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出自宋代: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注释:
①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已而:过了一会儿。
②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吟啸:放声吟咏。芒鞋:草鞋。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一蓑: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③料峭:微寒的样子。斜照:偏西的阳光。向来:方才。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译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上一首: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下一首: 张大烈〔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
苏轼简介
宋代·苏轼的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 苏轼的诗(4428篇) ► 苏轼的名句〕猜你喜欢
-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出自 苏轼: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 长江无风水平绿,也无靴文也无谷。
- 熟视主人参透处,也无实相也无空。
出自 曾丰:
-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出自 苏轼: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 恰则今年重九日,也无黄菊两三枝。
出自 杨万里: 《重九日雨仍,菊花未开,用辘轳体》
- 堪笑当时天台山中,也无一个具眼。
出自 释法薰:
- 茶也无多,醋也无多。
出自 周德清:
- 到得广州天尽处,方教回首向韶州。
出自 杨万里: 《闰三月二日发船广州来归亭下之官宪台》
-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出自 纳兰容若:
-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出自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