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玆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出自宋代:苏辙的《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
元丰三年,余得罪迁高安。夏六月,过庐山,知其胜而不敢留。留二日,涉其山之阳,入栖(ㄒ|)贤谷。谷中多大石,岌嶪(ㄐ|ˊ|ㄝˋ;危急的样子)相倚。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如千乘车行者,震掉不能自持,虽三峡之险不过也。故其桥曰三峡。渡桥而东,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练,横触巨石,汇为大车轮,流转汹涌,穷水之变。院据其上流,右倚石壁,左俯流水,石壁之趾,僧堂在焉。狂峰怪石,翔舞于檐上。杉松竹箭,横生倒植,葱蒨(ㄘㄨㄥㄑ|ㄢˋ;形容草木青翠茂盛)相纠。每大风雨至,堂中之人,疑将压焉。问之习庐山者,曰:“虽玆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明年,长老智迁使其徒惠迁谒余于高安,曰:“吾僧堂自始建至今六十年矣。瓦败木朽,无以待四方之客,惠迁能以其勤力新之,完壮邃密,非复其旧,愿为文以志之。”余闻之,求道者非有饮食、衣服、居处之求,然使其饮食得充,衣服得完,居处得安,于以求道而无外扰,则其为道也轻。此古之达者所以必因山林筑室庐,蓄蔬米,以待四方之游者,而二迁之所以置力而不懈也。夫士居于尘垢之中,纷纭之变,日进于前,而中心未始一日忘道。况乎深山之崖,野水之垠(|ㄣˊ;河岸、水边),有堂以居,有食以饱,是非荣辱不接于心耳,而忽焉不省也哉?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今夫骋鹜(ㄨˋ;形容前往趋附)乎俗学而不闻大道,虽勤劳没齿,余知其无以死也。苟一日闻道,虽即死无余事矣。故余因二迁之意,而以告其来者,夫岂无人乎哉!四年五月初九日,眉阳苏辙记。(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
上一首: 李贺〔春风烂漫恼娇慵,十八鬟多无气力。〕
下一首: 方回〔怅望庐山但愁绝,万重云锁几禅扉。〕
苏辙简介
宋代·苏辙的简介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 苏辙的诗(1800篇) ► 苏辙的名句〕猜你喜欢
- 虽玆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出自 苏辙:
- 零陵水石天下闻,澹山之胜难具论。
出自 蒋之奇:
- 《江州德化县漪岚堂尽得庐山之胜醉中作此呈赵》鉴赏
出自 戴复古: 《江州德化县漪岚堂尽得庐山之胜醉中作此呈赵》
- 《登普宁寺岁寒庵面江山之胜令人欲赋而长老因》鉴赏
出自 毛滂: 《登普宁寺岁寒庵面江山之胜令人欲赋而长老因》
- (子由初赴南京,送之出东门,登城上,览山川之胜,云此地可作楼观,于是始有改筑之意。
出自 苏轼: 《次韵和刘贡甫登黄楼见寄并寄子由二首》
- 安心恬荡,栖志浮云。
出自 张华:
- 还家日已夕,栖雀闹黄昏。
出自 陆游:
- 相守在贫贱,栖栖还共居。
- 喋喋羞同志,栖栖忆故人。
出自 岑安卿: 《送杜洲山长刘公辅二首·其二》
- 浩歌步榛樾,栖鸟随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