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山居元夕》赏析
这首诗作于金哀宗正大五年(1228)。正大四年,诗人由河南镇平令政任河南内乡令,不久,老母病逝,诗人丁母忧居丧于此县境内的长寿山白鹿原乡,此诗写于次年元夕。
正当元夕时节,下了一场大雪。俗有谓“瑞雪兆丰年”,照道理本应心情欢畅,作为久盼人民得温饱的父母官,更应该举酒而预祝来年丰瑞。然而,由于诗人几经避乱流亡,亲眼看到蒙古军的屠城杀戮,目睹了“乱余村落不见人”(《高门关》)的惨状,亲自体会到“六年河朔州,动辄得谤讪”(《别李周卿》)的坎坷与苦衷,因而心情特别沮丧;现在又因母亡居丧,就更是意绪难振了。诗中的暗淡寂苦虽然都是荒村实景,实际也与诗人此刻意绪相关。
“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这是诗人居丧处的山村实景。虽为正当年节时刻,但由于山村贫瘠,山农们家家都不过是“微茫”的灯火,全不见敬神时那种灯火辉煌的景象。“共荒村”三字,写出了处处贫寒,一无例外。次句由“黄叶漫山”和“雪拥门”两幅画面组成,这既是山村年关时忽降大雪的自然实景,也说明了此地人民的寒苦,既听不到贺新年的爆竹之声,也看不到祝福新岁的喜庆场景。
“三十九年何限事”,感慨邃深。在这三十九年当中,金统治者日趋腐败,蒙古军入侵,仅其家乡忻州,入侵者一次屠城,就杀死人民十余万(《中州集·王万锤传》),幸存的人民,也都过着“军租星火急……鞭朴伤汝肌”(《宿菊潭》)的痛苦生活。所到之处,看到的多是“并府虚荒久,大城如废村”(《娄生北上》)的荒惨景象,这种情况何日可了?他作为县令,想帮助人民“努力避饥寒”又何曾做得到!在外民族入侵的情况下,人民处在了“想为奴隶而不可”的时代,而诗人自己,也是事事难为,一事无成!这“何限事”寄托了诗人多少深沉的慨叹!而“只留孤灯伴黄昏”正表现了诗人痛苦、孤寂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
本诗纯系白描,质朴无华,而这种笔调,也正适合表现国难居丧而又忧国忧民的思想心绪。
下一首: 《外家南寺》赏析
元好问简介
金朝·元好问的简介
元好(hào)问(1190年-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 元好问的诗(466篇) ► 元好问的名句(15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