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赏析 > 《中元节自黄浦出吴淞泛海》阅读及答案

《中元节自黄浦出吴淞泛海》阅读及答案


中元节自黄浦出吴淞泛海①

陈去病

舵楼高唱大江东,万里苍茫一览空。

海上波涛回荡极,眼前洲渚有无中。

云磨雨洗天如碧,日炙风翻水泛红。

唯有胥涛②若银练,素车白马战秋风。

[注释]①本诗写于清光绪三十四年,此时诗人正在从上海赴广州参加革命的途中。②胥涛:传说春秋时伍子胥为吴王所杀,尸投于江,化为涛神。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的“高唱大江东”与尾联的“战秋风”,从不同角度表现出诗人不凡的气度。

B.颔联描写了汹涌激荡的浪涛与忽隐忽现的洲渚,呈现出一派波澜壮阔的景象。

C.尾联运用伍子胥的典故,不仅描绘出白浪滔天之态,也蕴含了诗人无畏的斗志。

D.全诗境界开阔辽远,诗人意气豪迈、慷慨悲凉,诗歌格调沉郁雄浑、低沉哀婉。

(2)诗歌颈联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3)本诗首联与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均为借景抒情的佳句,请分析其中两个“空”字蕴含的情感。

答案及解析:

14.D   

15.要点:从动词运用、意象组合、色彩搭配等角度进行赏析。选取角度,结合诗句,赏析。   

16.陈诗“空”字写出了乘船泛海所见景象的壮阔(空阔、辽阔),蕴含了诗人乘风破浪、无所畏惧的壮志豪情;杜诗“空”字写出了黄鹂鸟的悦耳啼唱无人欣赏,表现了诸葛祠无人凭吊的冷清荒凉,表达了杜甫对诸葛亮功业未成的叹惋和自己报国无门的感伤。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A项说不凡的气度,很容易判断出是正确的。B项重点在“波澜壮阔”上。C项考了用典的作用。用典无非是使诗句内涵丰富。D项问题在“低沉哀婉”上,结合背景来看,不应该是这样的。所以答案为D。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先审清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然后浏览文本确定答题要点;最后根据要求组织答案。题干要求分析“诗歌颈联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何为“壮丽”?“壮”且“丽”,鉴赏诗歌无非是从意象入手,所写意象为壮大之景,再就是动词的运用,能体现出磅礴的气势,便是“壮”的含义了。“丽”可以从色彩的角度分析,比如诗中的碧、红、银、白等。因此这道题需要如下回答:从动词运用、意象组合、色彩搭配等角度进行赏析。要结合诗句的内容具体赏析。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回顾我们以往对诗词中的重点字词的分析,应有如下几个步骤:①释义;②手法和效果;③感情。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陈去病简介

清代·陈去病的简介

陈去病 陈去病(1874—1933),中国近代诗人,南社创始人之一。江苏吴江同里人。因读“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毅然易名“去病”。早年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宣传革命不遗余力。在推翻满清帝...〔► 陈去病的诗(2篇) ► 陈去病的名句(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