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赏析 > 《济源‌》赏析

《济源‌》赏析


金代在大定明昌年间达到极盛,在此期,人民较少受到战乱骚扰,相对安居乐业;统治阶级也习惯于醉生梦死、歌舞升平的生活。但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自卫昭王即位以后,蒙古成吉思汗崛起于朔漠, 年复一年大举侵金。蒙军的铁骑踏破了金人歌舞升平的梦幻生涯,代之 而起的是战乱频仍、满目疮痍的社会现实。金代后期主持文盟的诗人赵 秉文的这首绝句,反映的就是这段史实。

济源,今属河南,在金代属河东南路孟州。赵秉文在大安二年(1210)任平定州(今属山西)刺史。大安三年(1211),朝廷召秉文 论边策。这首诗当是他赴南京(今开封)途中,路过济源时所作。

前两句写时局的变换:“歌管年年乐太平,而今钲鼓替欢声。”钲鼓 是古代行军时所用的两种乐器,行军时钲以静之,鼓以动之。行军打仗 的钲鼓之声,代替了年年乐太平的歌管之声,这一时局的变化多么巨 大!两句诗中,既饱含着诗人对时局的深沉感慨,又暗含着诗人对朝廷 只顾享乐、不修边备的深刻斥责。所以诗句语调虽然平缓,感情却极其沉痛。在赵秉文之前不久,诗人师拓的《游同乐园》诗写道:“可怜欢乐极,钲鼓散云和!”与赵诗的感慨如出一辙。可见对这种今昔巨变的 感慨,代表了当时士人的普遍感受。然而,面对血雨腥风的社会现实, 士人们应当何去何从呢?是依附求荣,还是隐遁全身?作为一位正直爱 国的士大夫,赵秉文作出了自己坚定的回答。

后两句表明了诗人所采取的政治态度:“裴公祠下无穷水,好乞余 波为洗兵。”济源是唐代名臣裴休的家乡,裴公祠是济源的名胜之一。 诗人在瞻仰这位先贤的祠堂之时,并未引发思古之幽情,整个身心仍然 沉浸在对现实深深的忧患之中。据《金史·地理志》记载,济源有济 水、澳水、沁水,水资源十分丰富。当诗人注视着裴公祠下流淌着的汤 汤河水时,突然萌生出一个奇妙的想法:最好是乞求天公扬起济水的余 波,为抵抗蒙军出征的将士们洗去满身的征尘!“洗兵”的典故出自《说 苑·权谋》,据说武王伐纣之师遇天降大雨,有人以为不祥,武王却坚 定地说:“非也,天洗兵也!”最终排除万难,在牧野战胜了纣王。诗人 引用这一典故,并且坚信,正义之师必将战胜野蛮的侵略者。

诗人是一位言行一致的爱国者,据《金史》本传记载,赵秉文曾向 皇帝上书,表示“愿为国家守残破一州”,并且对皇帝说:“陛下勿谓书 生不知兵,颜真卿、张巡、许远辈以身许国,亦书生也。”又说:“使臣 死而有益于国,犹胜坐糜廪禄为无用之人。”这首诗与他的上书可以互 相印证,共同表明了一位爱国诗人的炽热心肠。

赵秉文简介

金朝·赵秉文的简介

赵秉文 赵秉文(1159~1232)金代学者、书法家。字周臣,号闲闲居士,晚年称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 赵秉文的诗(412篇) ► 赵秉文的名句(2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