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旅次》阅读及答案
南海旅次
【唐】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遣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注】无雁处:大雁在秋天由北方飞向南方过冬,据说飞至湖南衡山则不再南飞了。南海在衡山以南,故曰“无雁处”。
1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不落窠臼,一反登高望远的传统写法,别有新意,“裁”把无形的“归思”比成有形的可剪断之物。
B.颔联巧妙运用鸿雁南飞不过衡山回雁峰的传说,极写距离故园的遥远,表现诗人寄不出家书的沮丧心情。
C.颈联出句写晨景,是说随着城头凄凉的晓角声晨霜消尽;对句写晚景,是说伴着夜晚的残潮明月复出。
D.颈联的描写使读者想起唐诗中“三奏未终天便晓,何人不起望乡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诗句。
E.本诗以登高为线索,着力突出登高、家信、月色、春光在诗人心中激起的反响,来表现他羁留南海的乡思。
12.本诗表现了诗人哪些复杂情感?
答案及解析:
11.BD
12.①羁留南海的万缕归思。②抒写长年漂泊的羁旅愁绪③流露出屡试不第、壮志难酬的失意情怀。
1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项,“诗人寄不出家书的沮丧心情”错误;“故园谁遣有书来”,意思是“谁说故乡亲人会有书信捎来”,可见应是写南海距离故园的遥远,表现他收不到家书的沮丧心情。E项,“本诗以登高为线索”错误,从诗中来看,应是以“归思”为线索。这首诗抒写客居南海的羁旅之情,诗作以作者翻腾起伏的思绪作为结构线索,在广州的独特地理背景的衬托下,着力突出登高、家信、月色、春光在作者心中激起的反响,来表现他羁留南海的万缕归思。
1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诗表现了诗人哪些复杂情感”,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考生应先分析诗歌的标题,“南海旅次”,这表明了诗歌的题材,即这是一首羁旅诗,然后找出诗歌中所写的景物,借助景物的特点来分析诗人的情感。首联“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从广州的著名古迹越王台落笔,一反前人的那种“远望当归”的传统笔法,独出心裁地写成“忆归休上”,以免归思泛滥,不易裁断。如此翻新的写法,脱出窠臼,把归思表现得十分婉曲深沉。颔联“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鸿雁南飞不过衡山回雁峰的传说,极写南海距离故园的遥远,表现他收不到家书的沮丧心情。言外便有嗟怨客居过于边远之意。颈联“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展示了日复一日唤起作者归思的凄清景色。“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形象地揭示出羁旅逢春的典型心境,把他对归思的抒写推向高潮。句中以含苞待放的百花比喻处于抑制状态的归心,进而表现每到春天他的心都受到刺激,引起归思泛滥,那就像被春风催开的百花,竞相怒放,不由自主。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中,根据诗歌标题明确诗歌的题材,把握情感的方向,然后分析每一联所写的内容,如颈联由晨景写到晚景,随着城头凄凉的晓角声晨霜消尽,伴着夜晚的残潮,明月复出,描绘了一幅羁留之地日复一日的凄清画面。,颈联通过描写早角、残潮、霜、月等最能牵动归思的景色,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意境,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归思之情,而尾联,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含苞待放的百花比喻处于抑制状态的归心,每到春天都受到刺激,引起归思泛滥,就象被春风催开的百花,竞相怒放,不由自主。生动贴切地表现出归思的纷乱、强烈、生生不已、难以遏止。至此,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思归之情由上文几经婉转,终于得到了尽情的倾吐。
曹松简介
唐代·曹松的简介
曹松(约828—约903),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潜山)人。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曹松不满现实但又热衷功名,多次...〔► 曹松的诗(147篇) ► 曹松的名句(3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