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阅读及答案
塞上曲
顾况
黠虏初南下,尘飞塞北境。
汉将怀不平,雠①扰当远屏。
金革卧不暖,起舞霜月冷。
点军三十千,部伍严以整。
酣战祈成功,于焉罢边衅。
注释:①雠:仇敌。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标题“塞上曲”表明这是首边塞诗,前两句的“黠虏”和“塞北”也表明了这一点。
B.“雠扰当远屏”一句是对唐将心理的揭示,“远屏”就是远远地拒敌于国门之外。
C.第七句写兵士众多,第八句写军容严整,表明了唐军战斗力之强,预示了战争的胜利。
D.末二句强调唐将取得了消除边衅的胜利,以“酣”修饰“战”表明胜利来之不易。
17.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16.D
17.这首诗表达的是唐将在听到敌人入侵的消息后,决意扫清外患、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16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末二句强调唐将取得了消除边衅的胜利,以‘酣’修饰‘战’表明胜利来之不易”错误,从第九句的“祈”字看,胜利尚未到来,诗中以“酣”修饰“战”表明了战争的激烈。故选D项。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然后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的意象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来分析。从诗歌标题来看,“塞上曲”表明这是首边塞诗,边塞诗一般表达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表达反战主题,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从诗中的内容来看,诗的前两句写狡猾的敌人开始向南侵犯,,战争的尘烟飞扬弥漫着北部的边境,突出了唐朝边境紧张的战争形势,三、四句写唐朝的将士对敌人的侵扰充满了激愤,下决心要将敌人驱除得远远的,“金革卧不暖”是说将士们睡觉时披革戴甲,已做好了战斗准备,“起舞霜月冷”指将士们在寒月秋霜中起身舞剑,这两句表现了唐将意欲杀敌建功、保家卫国的心理,七、八两句,一写兵士众多,一写军容严整,突出了唐军的战斗力之强,预示了战争的胜利,最后两句与开头写的敌人的气势、上两句所写的唐军的战斗力形成呼应,“祈”表现的是对战争胜利的渴望,由此可知,全诗表现了唐将决意扫除外患、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顾况简介
唐代·顾况的简介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唐朝海盐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 顾况的诗(324篇) ► 顾况的名句(18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