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赏析 > 《日暮》阅读及答案

《日暮》阅读及答案


日暮

【唐】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1)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居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2)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事”之意。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牛羊下来久”著一“久”字,便另创新的境界,使人自然联想到山村傍晚时的闲静。

B.“各已闭柴门”,使人联想到寂静的山村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享受天伦之乐的景况。

C.颔联使诗歌从黄昏时的温馨转入月光下的凄凉,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悲郁。

D.颈联选取了泉水、露珠等意象,营造了洁净、凄清的意境,更好地突出了悲秋的主题。

E.尾联两句写花白的头发和明亮的灯光交相辉映,“何须”一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满腹的辛酸和痛苦。

15.“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一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及解析:

14.DE   

15.描绘了一幅凄清而幽寂的画面:静谧的月光下、岩石的阴影中,泉水沿着石壁潺潺地流着,发出清冷的声音;草叶上凝着一粒一粒的露水,它们顺着叶片渗入地下,滋润着杂草的根部,诗人独自看着这月下山间的景色。

14.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题中,D项,“更好地突出了悲秋的主题”错误,“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按照意思句子应为:“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凝结出一片凄清幽遽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年老孤寂、怀念故园的愁绪;E项,“直抒胸臆”错误,“何须”,道出了作者心中的无聊和凄怆,头白之人,与那些热闹和花样早没了关系;流落蜀地十多载,老来一事无成,望前路,希望渺茫;回首故园,有家难回。应该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心酸和痛苦。

15.试题分析:题干“‘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一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题关键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内心难以平静的作者陷入了更深的夜色里,他独自去看山上的风景,在静谧的月光下、岩石的阴影中,听到泉水沿着石壁潺潺地流着,发出清冷的声音。脚边的草根上凝着露水,打湿了鞋子。仔细看时,它们一粒一粒沾在草叶上,顺着叶片渗入地下,滋润着杂草的根部。这样的秋夜山间,风露袭人,水的寒气仿佛能浸入人的皮肤。“石”与“泉”、“草”与“露”,凝结出一片凄清幽遽的意境。答题时,首先,描写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该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景物“石泉”“暗壁”“草露”“秋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绘要忠于原诗。然后,概括景物所要营造的氛围特点“凄清而幽寂”;最后,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点睛:诗歌景物形象题答题步骤:

①写了什么景物(意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适当运用表达,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意境)。

常用术语: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

③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

上一首: 《日暮》赏析

下一首: 《画石》赏析

杜甫简介

唐代·杜甫的简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 杜甫的诗(1875篇) ► 杜甫的名句(295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