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赏析 >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阅读及答案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阅读及答案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唐)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②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④,送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   ②赤亭:地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南。

③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   ④酒家垆(lú):酒家。

14.下列各项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歌一、二两句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烘托了李副使不畏艰苦、奔赴边关的豪迈气概。

B.“知君惯度祁连城”一句说“知道您经常出入边地”,高度概括了李副使不平凡的经历。

C.“岂能愁见轮台月”一句是反写,明说李副使不会因见轮台月而想念“我”,实则借此表达“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D.诗的五、六两句是招呼、劝说的口气,挽留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表达了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E.诗的七、八两句直抒胸襟,既可看作岑参勉励李氏立功扬名,创造英雄业绩,又是自己的理想和壮志。显示出作者的英雄豪气,将诗情推向高潮。

15.同是送别诗,试比较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表情达意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案及解析:

14.CD   

15.相同处:两首诗都一反送别诗的离愁别绪,写得格调高昂,气势宏伟。本诗抒发了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劝慰友人,表达了一种旷达之情。

不同点:本诗字里行间作者只是以知己的身份说话行事,祝酒劝饮,从自始至终全无离别的伤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由“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的凄恻,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乐观与豁达,到最后的劝慰,情感起伏大。

14.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项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项“实则借此表达‘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错。“岂能愁见轮台月”,岂能见到轮台的月亮而惹起乡愁呢?这里“岂能”故作反问,暗示出李副使长期驰骋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了。是盛唐时代人们积极进取精神的反映,是盛唐之音中一个昂扬的音节。D项,“表达了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错,结合下一句“送军万里西击胡”,作者越过一般送别诗多诉依依不舍之情的藩篱,直接提出此次西行“击胡”的使命,化惆怅为豪放,在送别的试题下开拓了新的意境。

15.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同是送别诗,试比较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表情达意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这是比较阅读,比较的点是“表情达意”“相同和不同之处”。从标题来看,“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是一首送别诗,从诗歌的内容来看,这首送别诗既不写惜别的深情,也不写边塞的艰苦,而是热情鼓励友人赴军中参战。字里行间使人感到一股激情在荡漾,显示出一种豪迈的气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岑参简介

唐代·岑参的简介

岑参 岑参(cén shēn)(约715年—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 岑参的诗(553篇) ► 岑参的名句(57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