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赏析 >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阅读及答案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阅读及答案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①

岑参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

伯夷②在首阳,欲往无轻舟。

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

自从巨灵③开,流尽千万秋。

行行潘生④赋,赫赫曹公⑤谋,

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二十岁献书阙下,对策落第之后。②伯夷:商末士君子。③巨灵:指河神,此处指黄河。④潘生:指西晋文人潘岳。他曾西来长安,作《西征赋》。⑤曹公:即曹操,曾西征韩遂、马超,过关斩将,立下赫赫战功。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由题目“怀古”可知该诗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题材相同,都属咏史怀古诗歌。

B.前两句中“暮春”“晚景”点明了诗歌所写的具体时间,而津楼也因在暮霭中显得低矮。

C.诗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诗人在暮春时所见潼关景色为实,对历史上人物故事的联想为虚。

D.中间四句写诗人登上潼关楼阁所见的自然景色,极力描绘了眼前黄河水流的汹涌与可怖。

E.“川上多往事”即是对上文中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的总结,也指诗人自己的人生遭遇。

14.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13.DE   

14.①求仕不成的失意、落寞之情。诗人对策落第,“欲济无舟楫”,于暮春离开长安,内心充满落寞,漫漫归程缥缈在前方,使游子产生一种无所归依感。②对古人的仰慕之情。诗人来到潼关,不禁缅怀仰慕于此建功立名的古人。③对自己功名未立的惆怅。古人有丰功伟绩,为后人缅怀,而自己仕途无着,壮志难酬,不禁凄凉满怀。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D项,“自然景色”“可怖”不恰当,中间四句写关城落照中,诗人往登城楼,高处远望,但见奔流不息的黄河水卷夹着沉重的人类历史伤痕,吞噬着无数英魂的悲咽和哀叹,滔滔东流去。E项,“也指诗人自己的人生遭遇”说法错误,“川上多往事”即是对上文中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的总结,没有指诗人自己的人生遭遇。故选DE。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分析诗词情感,注意以诗词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词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词歌的内容解说。此题要求简要分析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诗歌蕴含这样情感,可以结合注释根据对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得出。结合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二十岁献书阙下,对策落第之后”,前四句“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写诗人于暮春离开长安,东归途中的所见所感。西去的夕阳徘徊在津楼上久久不下,漫漫归程缥缈在前方,使游子产生一种无所归依感,商末“不食周粟,饿死首阳”的伯夷、叔齐二君子忽然浮现在眼前,多想一睹他们的高风亮节、铮铮铁骨,可在对岸的首阳山无轻舟可济,只能望洋兴叹,空发幽情。与其说是对“首阳山”欲往无轻舟,不如说诗人对自己理想和壮志欲往无轻舟。此四句表达了诗人求仕不成的失意、落寞之情。“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写诗人来到潼关,不禁缅怀仰慕于此建功立名的古人——潘岳在此作下行行名赋,赫赫曹公于此显奇谋。再想想自己仕途无着,壮志难酬,不禁凄凉满怀,表达了对古人的仰慕和对自己功名未立的惆怅之情。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本题诗歌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可结合注释对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得出。

岑参简介

唐代·岑参的简介

岑参 岑参(cén shēn)(约715年—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 岑参的诗(553篇) ► 岑参的名句(57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