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赏析 > 《省试湘灵鼓瑟》阅读及答案

《省试湘灵鼓瑟》阅读及答案


省试湘灵鼓瑟①

钱起

善鼓云和瑟②,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③,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④。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这是一首应试诗(又叫“试帖诗”),是钱起在参加由礼部主持的省试时所作。“湘灵鼓瑟”是考试约定的题目。湘灵,湘水女神,舜帝南巡而死,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娥皇、女英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化为水神。②云和,古山名。③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④杳冥:遥远的地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两句倒装,让人联想湘水女神翩然而致,她轻抚云和瑟,弹奏起如泣如诉般哀伤乐曲的情景。开门见山,点明题意,堪称应试诗之典范。

B.“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中“空自”二字,点出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诗人借这两句表达世间知音难遇、心事无人知晓的落寞和感伤。

C.“苍梧”代指葬在苍梧山的舜帝;“白芷”,一种香草,在此喻指湘灵。这两句可见舜帝与湘灵双方心心相印,情意相通,彼此思慕,感情忠贞。

D.“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此二句,乐曲进入最高潮,湘灵深深的哀怨随流水与悲风“传潇浦”“过洞庭”,绵延不绝,凄婉幽怨,动人心魄。

E.尾联以静写动,以景结情。曲终人散,不见伊人,只剩一川江水,几峰青山。画面极其省净明丽、静谧美好,给人留下了回味悠长的广阔空间。

15.同样是写乐音,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难”与本诗画线句子在手法上有何异同?请简要赏析。

答案及解析:

14.AD   

15.同:都是直接(正面)描写乐音及其变化。异:白诗两句主要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实写听到的琵琶声的婉转流利和滞塞难通;钱诗两句主要运用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虚写想象的瑟音的凄苦、清亢。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内容及手法分析。B项,“表达世间知音难遇、心事无人知晓的落寞和感伤”的理解有误,“冯夷”“楚客”的表现都突出了瑟音巨大的感染力。C项,“在此喻指湘灵”的分析有误。这两句是说瑟音感动了舜帝,也引得白芷摇动芬芳。没有比喻。E项,“以静写动”赏析有误,景确为静景,但“写动”无从落实。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艺术手法。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分析“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难”和“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手法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钱起简介

唐代·钱起的简介

钱起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 钱起的诗(596篇) ► 钱起的名句(34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