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赏析 > 《题宣州开元寺》赏析

《题宣州开元寺》赏析


首四句写历史的变迁,引出开元寺。开元寺建于陵阳山上,而谢眺楼则在山顶最高处。只要前来游览开元寺,总是要在山下先看到高矗山顶的谢脁楼。谢脁楼在山顶的云烟深处若隐若现,这变幻不定的云烟使诗人不禁联想到,历史上无论是南朝还是东吴都已如过眼云烟般不复存在。因此,这里所说的“东吴最深处”并非实指,应是指历史的云烟。南朝、东吴既都已经如同飞去的鸿雁那样杳无踪迹,还留下这孤零零的开元寺屹立在山顶,深藏在云烟缭绕的山坞之中。
中间八句写开元寺风貌。先是正面描写,写不同角度的山寺风景。开元寺的正殿有九十尺那么高,仿佛凌空飞起,巍然屹立。寺内殿堂众多,走廊回坏,光柱子就有四百根之多,可见规模之大。而全寺是依山建成的,随着山势的高低起伏而错落,布局精致。山寺外面种了许多松树和桂树,山风时时吹来,仿佛绕着树林而吹过一样,可见林深叶茂。然后是细致的刻画,说明诗人时常来寺寄居,才有这么细腻的观察。“朱阁”即开元寺水阁,阁下即是宛溪。水阁近水,所以潮湿多青苔。翠绿的苔藓在赭红色阁楼的映照下,更显得青翠欲滴。山寺的环境是如此清净幽雅,以至于白色的鸟儿常常双双对对地飞来,落在阁楼上相对鸣叫,好像人们在私语一样。到了夜间,僧人们宿在水阁上,即使在梦中也能依稀听到淙淙的水声。这时若披衣起身观赏夜景的话,就会看到月光洒在静静的粉墙上。
中间八句中,前六句写的是白天的景色,后两句写晚上的景色。接下来诗人便转回自身。因为经常在寺里流连,所以对诗人来讲山寺景色并无白天黑夜之分,都各有各的妙处。但若是靠着栏杆怀古的话那就不同了。无论是远观还是近看,开元寺自身依旧矗立如昔,周遭的景色都没有多大的变化,但人世却有今古之别,过去的历史人物和事迹都不能再次出现了,而在此流连的人和事,也终将成为过去。但尽管如此,当事人却不可因此种结局而颓然不欢,应该更豁达些。于是诗人想到,虽然开元寺里里外外、远近高低、白天黑夜的景色都很熟悉了,但春雨中的景色还没有领略过。所以在全诗收尾时,特地点出,还要携酒去前面山上观看雨景。这样就不着痕迹地把容易感觉沉重压抑的古今沧桑之感冲淡了,将注意力又转向开元寺美丽风光上来,手法高明。

参考资料:
1. 陈光.杜牧诗赏读:线状书局,2007年:37-39页

杜牧简介

唐代·杜牧的简介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 杜牧的诗(626篇) ► 杜牧的名句(69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