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寒有怀》阅读及答案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当时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②襄水,古属楚国。③《论语·微子》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两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讥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孔子的一番慨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起“兴”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情,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
B.第二联只是透露一些思乡的消息,带有含蓄的意味,而又未点明;第三联,作者想象家人遥望天际的归舟,盼望自己的回家,点明了浓浓的乡思。
C.“迷津欲有问”,化用典故,借孔子与隐士间关于从政与隐居的冲突,表达了自己隐居与从政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理。
D.“平海夕漫漫”写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15.请结合诗句分析首联中“寒”字的作用。
答案及解析:
14.A
15.①内容上写明“寒”为寒冷之意,点明季节,通过深秋的典型景物,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来明确;②作者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感觉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③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以哀景称哀情,为下文作者写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做感情铺垫。(言之成理即可)
【14题详解】
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A项,“以乐景写哀情”分析有误。首联选取“落木”“归雁”“北风”等清冷形象,实为哀景衬哀情。故选A项。
【15题详解】
该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炼字能力。答题时基本思路是:如果该词含义特别,则要单独解释一下;然后考虑其中是否使用某种表达技巧,如有,则点出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如果没有,则把该词放在句中解释内容,最后分析其表达效果及作用。是否生动形象表现了某人某事某物某现象的特点,是否能烘托某种气氛,是否能传情达意。该题考查学生分析首联中“寒”字的作用。“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联的意思是,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寒”是寒冷的意思,交代时令季节。以呼啸的“北风”来渲染寒冷,点出题目中的“早寒”;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以哀景称哀情,为后面表达思乡之情做铺垫。
【点睛】诗歌的练字,即赏析某字的妙处。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解答该题,首先读懂该句诗写的内容,细细揣摩该字用来表现的对象是什么,该字能表现其什么特点,有什么效果。答题步骤:第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意境;第三、点出该字有无修辞,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第四、点明效果。
上一首: 《早寒有怀》赏析
下一首: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赏析
孟浩然简介
唐代·孟浩然的简介
孟浩然(公元689——公元740),本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 孟浩然的诗(379篇) ► 孟浩然的名句(30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