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陆鸿渐不遇》赏析
这首诗刻画了一位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对陆鸿渐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襟怀和气度的赞美。
移家至城廓之旁,人烟尚稠,但居处却是桑麻遮道(这使我们想起陶潜的名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刚刚在篱边种满新菊,所以秋天到来,还未开花(这又使我们想起陶潜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联一为转折,一为承接;用陶诗之典,一为正用,一为反用,却都表现了环境的幽僻。至此,一个超尘绝俗的隐士形象已如在眼前,而诗人访友的兴致亦侧面点出。第五句暗示人不在,因为连犬都不吠,当然家中无人了。一般说来,写到这里,“不遇”之意已见,再加生发,易成蛇足。就像柳宗元的《渔翁》一诗:“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崖上无心云相逐。”前人每谓末二句“着相”,情思刻露,如苏轼、严羽、胡应麟、王士祯、沈德潜等都持是说。但皎然之写问讯于西家却正得其所。一方面,见出对陆羽的思慕,表明相访不遇之惆怅;另一方面,则借西家之口,衬托出陆羽高蹈尘外的形象,表明二人相契之根由。王士祯借用禅学,创为“神韵”之说,以不说尽为妙,但纯任自然,当发则发,当止则止,也是禅门风范。这还是就作者而说的。从另一角度看,对诗中所描写的对象即陆羽,并未给予任何直接的刻画,但其品格却呼之欲出,这也正符合禅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旨。
移家至城廓之旁,人烟尚稠,但居处却是桑麻遮道(这使我们想起陶潜的名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刚刚在篱边种满新菊,所以秋天到来,还未开花(这又使我们想起陶潜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联一为转折,一为承接;用陶诗之典,一为正用,一为反用,却都表现了环境的幽僻。至此,一个超尘绝俗的隐士形象已如在眼前,而诗人访友的兴致亦侧面点出。第五句暗示人不在,因为连犬都不吠,当然家中无人了。一般说来,写到这里,“不遇”之意已见,再加生发,易成蛇足。就像柳宗元的《渔翁》一诗:“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崖上无心云相逐。”前人每谓末二句“着相”,情思刻露,如苏轼、严羽、胡应麟、王士祯、沈德潜等都持是说。但皎然之写问讯于西家却正得其所。一方面,见出对陆羽的思慕,表明相访不遇之惆怅;另一方面,则借西家之口,衬托出陆羽高蹈尘外的形象,表明二人相契之根由。王士祯借用禅学,创为“神韵”之说,以不说尽为妙,但纯任自然,当发则发,当止则止,也是禅门风范。这还是就作者而说的。从另一角度看,对诗中所描写的对象即陆羽,并未给予任何直接的刻画,但其品格却呼之欲出,这也正符合禅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旨。
皎然简介
唐代·皎然的简介
僧皎然(生卒年不详),湖州人,俗姓谢,字清昼,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后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诗僧、茶僧。皎然与陆羽堪称为中国茶道的双子星座:一个为茶道始祖,一个为茶道之神;一个为茶...〔► 皎然的诗(670篇) ► 皎然的名句(30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