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赏析 > 《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阅读及答案

《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阅读及答案


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

孟浩然

昔时风景登临地,今日衣冠送别筵。

醉坐自倾彭泽酒,思归长望白云天。

洞庭一叶惊秋早,凄落空嗟滞江岛。

寄语朝廷当世人,何时重见长安道。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开篇平易地引入正题,用“昔时”“今日”点明光阴已逝、物是人非。

B.诗人借用陶渊明的典故,以酒浇愁、长望天空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C.诗的结尾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希图出仕,渴望“朝廷当事人”援引的心情。

D.诗通篇送人、抒怀,毫无精工雕琢的痕迹,不做作,全凭真情自然流出。

15.诗的五、六两句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14.B   

15.作者居住在洞庭,不曾想又是一个秋天到来了,“惊”“早”二字充分地表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之快的惊叹;作者以落叶自比,仍滞留江岛,表达自己功名未成,漂泊失意之情。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诗人借用陶渊明的典故,以酒浇愁、长望天空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错误,选项对诗人运用典故的目的分析有误,从诗中来看,诗人借陶渊明的典故意在陈述自己目前隐居的闲情逸致。故选B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诗的五、六两句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这是针对诗歌的局部设题,考生要分析五、六句所写的内容,然后结合全篇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洞庭一叶惊秋早,凄落空嗟滞江岛”,“洞庭”是诗人居住的地方,“一叶惊秋”是说诗人看到叶落而惊觉秋已到来,一年又要过去了;“嗟”,叹息,“滞”,停留,这是感叹自己依然滞留在这江岛之上,这两句句写洞庭湖上烟波浩渺,秋风袅袅,树叶纷然而落,面对萧萧落木,诗人空自于江岛之上慨叹时光已逝,人生已秋。由“叶落”而感受到年华的流逝,由“叶落”而想到自己的漂泊失意。考生围绕这些内容答题即可。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孟浩然简介

唐代·孟浩然的简介

孟浩然 孟浩然(公元689——公元740),本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 孟浩然的诗(379篇) ► 孟浩然的名句(30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