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赏析 > 《晓行巴峡》阅读及答案

《晓行巴峡》阅读及答案


晓行巴峡

王 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①行。

登高万井山,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①树杪:树梢。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2.“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

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

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13.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答案及解析:

11.C   12.B   

13.《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应该是“万家井邑出现”,不是“万亩良田,井然有序”。结合地理位置分析。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本题重在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手法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类试题,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和选项的理解只有D.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鸟雀之声”“思乡”。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诗歌,结合对诗句的理解分析,《晓行巴峡》描写了巴峡周围的景色和风土人情。“清江”“浣衣的少女”“鸡鸣”“江面上舟船”“江岸远山”“山桥”等,这些美丽的景象,因为身在异乡,难免有思乡之愁。尤其是听到人们说着异乡方言,莺啼还是故乡声音的时候。幸得山水有许多的意趣,才能稍稍缓解他的离别之情。“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用“猿鸣”,猿声凄异其哀转之声,正好与人临于险境时之不安心声相撞击,产生惊惧之情,从而倍感凄楚,深味行路之难。“泪沾裳”,从而产生“怀士”之心,后悔何为而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涉险至此。“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选用“玉露”“枫树林”等景物,“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摇落,一篇萧条。“巫山巫峡”诗人所在,用“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王维简介

唐代·王维的简介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 有“诗佛”之称。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 王维的诗(542篇) ► 王维的名句(60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