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赏析 > 《乌夜啼曲‌》赏析

《乌夜啼曲‌》赏析


这是首写行旅的诗,主题就是“人生多去留”,而表达非常别致,带有浓郁的民歌风味。

诗题“乌夜啼曲”是乐府古题。相传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被废,侍妾夜闻乌啼声,扣阁说:“明日庆有赦。”因此制乌夜啼。这首诗模仿古乐府的手法,而加以创造性地运用。

西沉的明月照耀着城上的楼台,鸟在楼头叫着。头两句诗就这样扣题写乌夜啼。月夜乌啼,是古代诗中常常出现的内容。

三、四句用鸟的啼声写时光的流转。月落的天快亮时,鸟叫第一声,海上的曙色开始萌动;鸟叫第二声,太阳就出现在东方了。这是一种夸张跳跃的写法,说光在鸟的啼声中推移,夜晚转成早晨了。一啼再啼,是民歌常用的手法,很有情趣和诗意。前四句写景色,写时间,对后文作一个起兴,并作出时间变换的交代。用的是一种近似辘轳体的写法,由第一句的“城上楼”,引出第二句的“楼上头”。由第二句“乌啼”,引出第三、四句的“乌啼”。这也是民歌常用的手法。五、六句写行旅。勒,马络头。裘,皮衣。黄金勒,黄金做的马络头。翠羽裘,绿色的羽毛做的衣服。但理解时不应该拘泥,诗用黄金翠羽表现马勒和裘衣的珍贵,又通过马勒裘衣的珍贵,象征人的高贵,塑造一个美好的人物形象。(实际上马勒并不一定是黄金的,裘衣也并不一定是翠羽的。这是民歌惯用的技巧。)戴着黄金勒的马叫着,霜洒满翠羽的衣服。诗写的是行人在征途中的情景。霜满征衣,说明行人已经行进了很久,可能月落乌啼之时,已经动身了,在阳光照耀的清晨,他还在行进。

夜晚就啼叫的乌在哪里呢?它不见了,飞走了。人呢?人哪,一辈子很多时候在路上奔波!“去留”是偏义复词,就是去的意思。诗可能是诗人有感游宦常年奔波流荡在外而作,但意义超过游宦,表达的是人生行旅的劳碌和离别的淡淡愁绪。

全诗的内容都是写行旅,而真正直接写行旅的只有三句,即五、六、八句。其余五句都是写乌夜啼,与主题关系不大。诗似乎有点本末倒置,其实不然。用三句表达主题,诗简洁干练。像三秋的一丛菊花,蓝天的一缕白云,虽然简淡,却又很鲜明。用五句写乌夜啼,从旁边运笔,颇有烘托和比兴作用,收辞近旨远之效。这样构思和布局越出常规之外,别具匠心,既鲜明地表达了主题,又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和思索的余地,这正是民歌手法的灵活运用。

《西湖竹枝集》说这首诗“可配古乐府”,是完全符合实际的。这首诗是古代民歌滋养出来的绚烂的艺术之花。

甘立简介

元代·甘立的简介

早年有时誉,至顺年间由内掾改奎章阁照磨。平日学文,又长于书法,自负为台阁体。与修《经世大典》,仕至中书检校。与柯九思、虞集、倪瓒、陈旅交往唱和。立诗以善炼饬称,尤工古乐府...〔► 甘立的诗(1篇) ► 甘立的名句(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