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夏夜泊舟所见的景色,境界阔大,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在作客他乡时的那种孤独寂寞, 相当敏感,对身边的防范和感应都达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
“客舟系缆柳阴旁,湖影侵篷夜气凉”,诗人在一个月光明亮的夜晚在柳阴旁泊舟,只觉得湖光月影映照着船篷,带给人丝丝的凉意。这句写出了诗人在船篷中,却明显感觉到外面的湖影水气带给自己的凉意。 后面两句说月光被摇碎,让人心酸不已。对于诗人来说,这月光或者代表着他的理想,或者思念。这让人想到第一句里的“柳”。柳所代表的意象,别离居多,也许诗人正在面对一场别离,这让诗人觉得怅然若失。月亮碎了,只剩下藕花的香味。
夏夜中的凉爽是令人感到舒服的,这时诗人走出船篷来“寻凉”了:“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诗人见到的是万顷湖面上水波动荡,摇碎了月影,粼粼的波光清寒侵人。闻到的是阵阵荷花的香气传来;感到的是微风拂面,夜露湿润。短短两句诗写出了三种感觉,相互作用,“月光”、“风露”、“荷香”,都是使人心生凉意的事物,放在一起,营造了一个令人心旷神怕的“清凉世界”。“万顷”、“一天”对仗工整,境界空旷悠远。
宋代·黄庚的简介
黄庚,字星甫,号天台山人,天台(今属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元初“科目不行,始得脱屣场屋,放浪湖海,发平生豪放之气为诗文”。以游幕和教馆为生,曾较长期客越中王英孙(竹所)、任...〔
► 黄庚的诗(410篇) ► 黄庚的名句〕
宋代: 黄庚
客舟系缆柳阴旁,湖影侵篷夜气凉。
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
客舟系纜柳陰旁,湖影侵篷夜氣涼。
萬頃波光搖月碎,一天風露藕花香。
宋代: 黄庚
客舟繫缆柳阴傍,湖影侵蓬夜气凉。
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
客舟繫纜柳陰傍,湖影侵蓬夜氣涼。
萬頃波光搖月碎,一天風露藕花香。
宋代: 杨万里
拂溪十点五点雨,縠纹织出团花缕。
花头细大虽不勺,一花销时一花吐。
北风卷云如卷帘,忽然收尽玉廉织。
天光却在水光下,天水熔作镜一奁。
好山隔市望不见,秪有清溪照人面。
拂溪十點五點雨,縠紋織出團花縷。
花頭細大雖不勺,一花銷時一花吐。
北風卷雲如卷簾,忽然收盡玉廉織。
天光卻在水光下,天水熔作鏡一奁。
好山隔市望不見,秪有清溪照人面。
宋代: 杨万里
前窗向市下却帘,後窗临水开却门。
岸头杨柳报春动,溪底云天随浪翻。
隔溪数间黄草屋,绕屋千竿翠琼竹。
三老鸣钲檥柂楼,今宵又向临平宿。
前窗向市下卻簾,後窗臨水開卻門。
岸頭楊柳報春動,溪底雲天随浪翻。
隔溪數間黃草屋,繞屋千竿翠瓊竹。
三老鳴钲檥柂樓,今宵又向臨平宿。
宋代: 杨万里
拂溪十点五点雨,縠纹织出团花缕。
花头细大虽不匀,一花销时一花吐。
北风卷云如卷帘,忽然收尽玉廉纤。
天光却在水光下,天水镕作镜一奁。
好山隔市望不见,祗有清溪照人面。
拂溪十點五點雨,縠紋織出團花縷。
花頭細大雖不勻,一花銷時一花吐。
北風卷雲如卷簾,忽然收盡玉廉纖。
天光卻在水光下,天水镕作鏡一奁。
好山隔市望不見,祗有清溪照人面。
宋代: 杨万里
前窗向市下却帘,后窗临水开却门。
岸头杨柳报春动,溪底云天随浪翻。
隔溪数间黄草屋,绕屋千竿翠琼竹。
三老鸣钲檥柂楼,今宵又向临平宿。
前窗向市下卻簾,後窗臨水開卻門。
岸頭楊柳報春動,溪底雲天随浪翻。
隔溪數間黃草屋,繞屋千竿翠瓊竹。
三老鳴钲檥柂樓,今宵又向臨平宿。
宋代: 黄复之
孤踪逐浪萍,几度过临平。
人语水相应,帆移山倒行。
鹭飞秋屿冷,虹饮晚川明。
不是凭诗句,丹青写得成。
孤蹤逐浪萍,幾度過臨平。
人語水相應,帆移山倒行。
鹭飛秋嶼冷,虹飲晚川明。
不是憑詩句,丹青寫得成。
宋代: 高翥
征帆一似白鸥轻,起揭船篷看晓晴。
梅子着花霜奈岸,自披风帽过临平。
征帆一似白鷗輕,起揭船篷看曉晴。
梅子着花霜奈岸,自披風帽過臨平。
宋代: 沈汝谐
山势分明饮水鼍,孤峰西转郁嵯峨。
不须探问山童药,且揖朝来爽气多。
山勢分明飲水鼍,孤峰西轉郁嵯峨。
不須探問山童藥,且揖朝來爽氣多。
宋代: 赵希㯝
市井萧条景物非,居人犹号永和堤。
春山十里斜阳树,漠漠残红杜宇啼。
市井蕭條景物非,居人猶号永和堤。
春山十裡斜陽樹,漠漠殘紅杜宇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