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郭印的诗 > 普慈郡池板桥颓壊更为石桥

普慈郡池板桥颓壊更为石桥

[宋代]:郭印

莲塘十亩方,中作长桥渡。
荒荒岁月老,烈烈风雨蠧。
板面拆已穿,梁嵴桡而腐。
我来日曵杖,往往不能步。
平生歷险危,所至靡惊惧。
唯持忠信行,似有神物护。
但忧强童子,失足或颠仆。
乃伐南山石,甃成如砥路。
曾微十日劳,遂享百年固。
怅昔用材力,其费一何巨。
前人岂不思,袭旧终莽卤。
作诗示儿曺,万事长要虑。

郭印简介

宋代·郭印的简介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歷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 郭印的诗(676篇) ► 郭印的名句

猜你喜欢

陈百庸[凡]属题出峡诗画册

近代钱钟书

务观骑驴入剑门,百庸放棹出瞿峡。
诗成异曲诧同工,能画前贤输一着。

豪放淋淳蕴苦心,态穠韵远耐研寻。
毫端风虎云龙气,空外霜钟月笛音。

松化为石(近闻金华山古松化为石)

唐代齐己

盘根几耸翠崖前,却偃凌云化至坚。乍结精华齐永劫,
不随凋变已千年。逢贤必用镌辞立,遇圣终将刻印传。
肯似荆山凿馀者,藓封顽滞卧岚烟。

书普慈长老壁

宋代苏轼

普慈寺后千竿竹,醉里曾看碧玉椽。
倦客再游行老矣,高僧一笑故依然。
久参白足知禅味,苦厌黄公聒昼眠。
惟有两株红百叶,晚来犹得向人妍。

题普慈官舍竹轩

宋代员兴宗

一生悯悯寄儒冠,客路羁愁特地寒。
拟倩幽梅当供给,旋添疎竹报平安。

癸巳次古浮山普慈寺

宋代葛胜仲

老人百念冷,看山独不足。
未能寻地肺,聊复访天目。
路出古浮山,木杪飞华屋。
松迷突兀殿,云鎻窈窕谷。
高阁藏复道,朱栏穿屈曲。
羲和隐崑崙,借此休驺僕。
小摘园中蔬,充我属餍腹。
缅怀峨豸翁,草庐亲卜筑。
意恃金匕药,终亦戢一木。
不如学无生,妙谛祖身毒。

送魏德源守普慈二首

宋代李流谦

一毫不露见全身,德觇徵符捷若神。
高岱自高元地势,球琳非琢本天真。
出山聊作无心润,著物应名有脚春。
唤作使君犹未解,岂知游戏两朱轮。

说学送句辅元赴普慈

宋代吕陶

六经圣人心,言以寓微意。
着示万世教,大略归简易。
先儒事研覃,传注发奥秘。
其间岂无失,十数纔一二。
沿波而讨源,自可见极致。
学者不务此,纷纷竞非是。
所得方一毫,已谓尽千里。
譬如就寸管,窥觇九清位。
又如持小蠡,测度巨浸水。
近年经术兴,衆说尤鼎沸。
或沿老佛解,或取鬼神议。
或以对偶求,或用点画治。
往往勤万言,区区释数字。
茫昧超洪荒,高阔等天地。
幽欲根死生,明欲混愚智。
五常孰为常,百氏孰为氏。
古今名家学,一旦尽委弃。
老生分退缩,钳口深有畏。
晚辈互驰骋,鋭力不少避。
兹事繫风化,贤者慎措置。
吾乡句夫子,天禀最纯粹。
事亲存至行,执卷考精理。
平生耽道腴,大嚼得鼎味。
使之典胄席,琢玉成贵器。
不尔坐泮宫,好音变恶类。
头白顔已苍,犹从一麾寄。
普慈实名郡,良俗先礼义。
斯文久磨淬,浮笔耻诵记。
有心欲闻韶,作乐虑惉懘。
有道欲适远,驱车患轩轾。
兹焉遇儒师,于学有统帅。
公若舜权举,明若轩鑑视。
珍若太羮饱,快若醇酎醉。
诗书文翁治,教育孟轲志。
虽则憩甘棠,清风似槐市。

送魏德源守普慈二首 其二

宋代李流谦

东梓名州最普州,蟆颐相望气横秋。
青衿胄子迎高朕,竹马儿童识细侯。
只有爱民心尚在,可能忧国泪空流。
摩挲疲瘵无多事,绿野家家剑换牛。

送魏德源守普慈二首 其一

宋代李流谦

一毫不露见全身,德觇徵符捷若神。
嵩岱自高元地势,球琳非琢本天真。
出山聊作无心润,着物应名有脚春。
唤作使君犹未解,岂知游戏两朱轮。

书普慈长老壁(志诚)

宋代苏轼

普慈寺后千竿竹,醉里曾看碧玉缘。
倦客再游行老矣,高僧一笑故依然。
久参白足知禅味,苦厌黄公(鸟名。)聒昼眠。
惟有两株红杏叶,晚来犹得向人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