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范云的诗 > 之零陵郡次新亭

之零陵郡次新亭

[南北朝]:范云

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
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
沧流未可源,高帆去何已。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江干:江岸。干:水边。天末:天边。
②烟树:云烟笼罩的树。
③沧流:青色的水流。未可源:看不到它的源头。

译文:
岸边的树木隐隐绰绰地飘浮,天的尽头一缕孤烟袅袅升起。
江水蓝天浑然一体上下相合,缥缈云烟朦胧远树上下相似。
江水浩浩汤汤难以穷尽其源,扬帆的小舟飘到哪里才停止?

《之零陵郡次新亭》鉴赏

第 392 页[①]江干:江边。干,水边。
  第 392 页[②]以上四句是说江天一色,烟树一体。
  第 392 页[③]沧流:即江流。未可源:看不到它的源头。:帆的异体字。何已:不止。这两句写江路长远。
  【说明】
  这是作者赴零陵内史任,途中宿于新亭所作,全篇写景,篇末微有倦于游宦的心情。
--------邓魁英、韩兆琦等《汉魏南北朝诗选注》

《之零陵郡次新亭》赏析

  “江干远树浮”二句,粗笔勾画江天远望的视觉印象,顺便点题。开篇就是“远树”、“天际”,使诗人那极日远眺、思深虑远的意态跃然纸上。远处的树木随着江岸一起在水面上飘浮,这是一种艺术变形,是由舟中远望时动摇不定的视觉印象与若浮若现的身世之感交融而产生的创造性想象。远烟孤起,是一个经过强化的画面。远烟,本来并不惹人注目,诗人不仅表现了它的存在,而且强调了它那孤独的升起,显然,这是孤身羁旅之情的外射。

  “江天自如合”二句,如果说前两句勾出了一幅初步的素描稿,那么这两句就是深入刻画的景象,表现着印象与感受的更深一个层次。看吧,江天一色,空明浑涵,远树如烟,虚实一体。诗人在物与己的对比关照中,强烈意识到天地的雄浑壮观和大自然的自在与和谐。

  “沧流未可源”二句,是画面绘事的最后一笔。诗句主要抒写去程邈远,难以预期,宦海浮沉,吉凶莫测的忧虑。其中不乏失落感和虚无感。与此同时,诗句也赞叹了大自然的无限壮阔,从中可以窥见诗人灵魂深处积极高扬成分的折光。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但景中寓情,写得情景交融,诗意盎然。诗人强调主观印象、独特感受。按照由景入情,由实入虚的脉络展开意境,两句一转,层次井然。诗歌的笔调疏淡,语言清丽。

  范云诗向有“轻便宛转,如流风回雪”(钟嵘《诗品》)之誉,此诗当之无愧。口语化的诗句,和谐的声韵,巧妙的对仗,读来有如流风回雪,轻便宛转。诗有凄婉之意,但因眼界高远,用笔遒劲,基本情调还是悲壮的。

范云简介

南北朝·范云的简介

范云(451~503年),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南朝文学家。范缜从弟,子范孝才。范云六岁时随其姑父袁叔明读《诗》,“日诵九纸”。八岁时遇到宋豫州刺史殷琰,殷琰同他攀谈,范云...〔► 范云的诗(38篇) ► 范云的名句

猜你喜欢

之零陵郡次新亭

南北朝范云

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
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
沧流未可源,高帆去何已。

题零陵郡治环翠亭

宋代曾协

铃索无声讼牒稀,雨余四野竞扶犁。
小亭独坐心无事,满地绿阴山鸟啼。

新亭渚别范零陵云

南北朝谢朓

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
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
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
广平听方藉,茂陵将见求。
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

代谢玄晖新亭送范零陵

唐代曹邺

楚水洪无际,沧茫接天涯。
相看不能语,独鸟下江蓠。
蓬子悉有恋,蓬根却无期。
车轮自不住,何必怨路歧。
孟冬衣食薄,梦寐亦未遗。

旅次新安

宋代王禹偁

迁客乍离羣,秋砧不忍闻。
迴头恋红药,失脚下青云。
尚假金貂冕,犹残柱国勋。
此身未敢死,会拟报明君。

次新竹韵

宋代万俟绍之

箨粉飘零干拂檐,午阴比似旧时添。
栖留薄雾生秋意,勾引清风涤夏炎。
弱质自同诗骨瘦,新竿也学舞腰纤。
丁宁养就化龙杖,休噼轻丝织绣帘。

东京次新安道中

唐代徐夤

贼去兵来岁月长,野蒿空满坏墻匡。
旋从古辙成深谷,几见金舆过上阳。
洛水送年催代谢,嵩山擎日拂穹苍。
殊时异世为儒者,不见文皇与武皇。

次新淦先寄刘中丈

宋代郭祥正

平生志愿各怀归,今日江湖乐自知。
一艇一蓑明月夜,竿头丝动得鱼时。

次新邑钱宰黄丞韵

宋代吕声之

一邑何期获二贤,花开满县总翩翩。
赋诗各出新机锦,裕国还饶内府钱。
槐竹两行公事办,丝桐三弄政声传。
作成和气农家好,多稼如云咏大田。

严陵郡舍

宋代陈允平

花飞石上班,水落白云湾。
帘捲千重树,窗开四面山。
鼓声鱼市近,旗影讼庭闲。
满目皆吟思,残阳缥缈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