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登鑑远观江南野烧作
[宋代]:米芾
君不见红旗一卷无奔北,龙骧将军初下蜀。
又不见天兵十万领藩曹,百丈灵旗照江国。
高楼夜登有鉴赏,江南野烧深山谷。
烈势已觉逼南辰,龙蛇膏血如爆竹。
故应玉石俱被焚,老樵拾炭投斧斤。
长松巨梓中大厦,一随烈焰同尘埃。
人言木自为风戛,木中生火自焚爇。
欲知利害日相磨,此火害人尤惨热。
君不見紅旗一卷無奔北,龍骧将軍初下蜀。
又不見天兵十萬領藩曹,百丈靈旗照江國。
高樓夜登有鑒賞,江南野燒深山谷。
烈勢已覺逼南辰,龍蛇膏血如爆竹。
故應玉石俱被焚,老樵拾炭投斧斤。
長松巨梓中大廈,一随烈焰同塵埃。
人言木自為風戛,木中生火自焚爇。
欲知利害日相磨,此火害人尤慘熱。
宋代·米芾的简介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
► 米芾的诗(298篇) ► 米芾的名句〕
宋代: 米芾
君不见红旗一卷无奔北,龙骧将军初下蜀。
又不见天兵十万领藩曹,百丈灵旗照江国。
高楼夜登有鉴赏,江南野烧深山谷。
烈势已觉逼南辰,龙蛇膏血如爆竹。
故应玉石俱被焚,老樵拾炭投斧斤。
长松巨梓中大厦,一随烈焰同尘埃。
人言木自为风戛,木中生火自焚爇。
欲知利害日相磨,此火害人尤惨热。
君不見紅旗一卷無奔北,龍骧将軍初下蜀。
又不見天兵十萬領藩曹,百丈靈旗照江國。
高樓夜登有鑒賞,江南野燒深山谷。
烈勢已覺逼南辰,龍蛇膏血如爆竹。
故應玉石俱被焚,老樵拾炭投斧斤。
長松巨梓中大廈,一随烈焰同塵埃。
人言木自為風戛,木中生火自焚爇。
欲知利害日相磨,此火害人尤慘熱。
唐代: 张蠙
北地花开南地风,寄根还与客心同。
羣芳尽怯千般态,几醉能消一番红。
举世秪将华胜实,真禅元喻色为空。
近年明主思王道,不许新栽满六宫。
北地花開南地風,寄根還與客心同。
羣芳盡怯千般态,幾醉能消一番紅。
舉世秪将華勝實,真禅元喻色為空。
近年明主思王道,不許新栽滿六宮。
宋代: 曾惇
步屧溪南探野梅,冲寒仍与故人来。
竹边嫩蕊为谁好,雪后恶云今日开。
照夜剩呼修月户,惜花须筑避风台。
中郎华发殊堪酒,更挽稽山贺监回。
步屧溪南探野梅,沖寒仍與故人來。
竹邊嫩蕊為誰好,雪後惡雲今日開。
照夜剩呼修月戶,惜花須築避風台。
中郎華發殊堪酒,更挽稽山賀監回。
宋代: 米芾
赏心亭上羣山雪,三夕丹渊借月华。
吟尽江南清绝趣,亟行归觐紫皇家。
賞心亭上羣山雪,三夕丹淵借月華。
吟盡江南清絕趣,亟行歸觐紫皇家。
宋代: 李廌
晚晴紫翠溢平川,三十六峰凝霁烟。
匹练依稀分秀岭,玉虹摇曳舞危巅。
寒光定是连明汉,清气都疑贯九渊。
可笑夜来风吹后,乱沟斜涧亦涓涓。
晚晴紫翠溢平川,三十六峰凝霁煙。
匹練依稀分秀嶺,玉虹搖曳舞危巅。
寒光定是連明漢,清氣都疑貫九淵。
可笑夜來風吹後,亂溝斜澗亦涓涓。
宋代: 李弥逊
凭虚瞰碧与云浮,只有闲身尽日留。
更拟梦回还独上,来看残夜水明楼。
憑虛瞰碧與雲浮,隻有閑身盡日留。
更拟夢回還獨上,來看殘夜水明樓。
宋代: 李弥逊
表里江山面面来,秋风此日偶徘徊。
尘埃閲尽心如鑑,一到江楼眼为开。
表裡江山面面來,秋風此日偶徘徊。
塵埃閲盡心如鑑,一到江樓眼為開。
宋代: 李弥逊
霜天晓日鑑中新,眼力由来未见真。
万古茫茫一尘迹,碧山无际水无垠。
霜天曉日鑑中新,眼力由來未見真。
萬古茫茫一塵迹,碧山無際水無垠。
宋代: 岳珂
野烧之观,予尝以为叹。
此诗之存,予又以为欣。
一鑑远耳,而戚休之以身,天乎非人。
野燒之觀,予嘗以為歎。
此詩之存,予又以為欣。
一鑑遠耳,而戚休之以身,天乎非人。
宋代: 岳珂
登览之胜,随寓有感。
野烧之观,玉石俱惨。
逞志一快,忘彼物情。
是以老氏恶夫佳兵。
观乎观乎,彼以为观而予以为惩。
登覽之勝,随寓有感。
野燒之觀,玉石俱慘。
逞志一快,忘彼物情。
是以老氏惡夫佳兵。
觀乎觀乎,彼以為觀而予以為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