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黄庭坚的诗 > 跋子瞻和陶诗

跋子瞻和陶诗

[宋代]:黄庭坚

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子瞻:即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岭南:地区名,指五岭以南地区。时宰:当时的执政者,指章悖。
②饱吃惠州饭: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官,至惠州安置,时达三年。惠州:今福建。
③彭泽:地名,在今江西九江东北部。陶渊明曾在此地作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乡。这里以彭泽指代陶渊明。
④处:隐居田园。

译文:
苏子瞻被贬官到岭南,当宰相的想要把他杀死。
他饱吃了惠州的饭,又认真地和了渊明的诗。
陶彭泽是千古不朽的人物,苏东坡也是百代传名的贤士。
苏的出仕与陶的归隐,情况虽有不同,但两人的风格和情味,却是多么相似啊。

《跋子瞻和陶诗》赏析

  诗题“跋”字表示诗人对苏轼的尊敬。首二句“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分量极重,也切合事实。“时宰”章悖贬东坡于惠州,自以为东坡在那里既无自由,又不服水土,必死无疑。孰料东坡泰然处之。诗人平淡中概括了苏轼先贬惠州,再贬儋州,已至天涯海角之绝地的经历。“时宰欲杀之”五字,有回拦横截之力,写出诗人对执政者妒能嫉贤、残酷打击的无比愤慨。尤其用一“欲”字点出其用心之狠,而为苏轼抱无尽之同情。状况如此沦落,诗人再用“饱吃饭”与“细和诗”两个生活细节,生动而具体地再现了苏轼超迈洒脱的精神境界。前两句用力之重,恰恰成为后二句的铺垫,造出跌宕悬殊的强烈效果。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急转,在“时宰欲杀之”的情况下既不乞怜,也不忧伤,而是“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这是对“时宰”迫害的极大蔑视,也是胸襟开朗、人品卓绝的具体表现。苏轼之所以如此喜爱陶诗,自然不仅由于艺术上的向往,更主要的还在于心灵上的契合。第四句入题。一般的诗人至此,就容易针对《和陶》的内容褒赞开来,而诗人点到即收,忽然跳出,借陶渊明人品赞苏轼,大开大合。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说得非常郑重恳切。从开始的“子瞻”到“东坡”,“渊明”到“彭泽”,从称呼上加以变化。陶渊明见机而作,彭泽令只做一百多天就去官归隐,前人多视他为处士。而苏轼却一生都在宦海浮沉。拿陶渊明喻苏轼,从形迹看,两人截然不司,而他们不以贫富得失萦怀,任真率性而行,则是共同的。所以“出处虽不同”又一反,着一“虽”字以为转折,“风味乃相似”以“乃”字一合作结。“风味”二字含蓄不尽,由读者自去领会。

  苏轼针对陶渊明写的和诗有一百零九首,风格内容多种多样。诗人却紧紧抓住“风味乃相似”这个特点,专写苏轼胸怀。言为心声,其人如此,与陶渊明相似。这是诗人以简驭繁,遗貌取神,探骊得珠之处。而八句之中上下联系数百年,至少有四次转折,这是诗人古体诗短篇的刻意求精之作。诗人崇尚“平淡而山高水深”的风格,这首诗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黄庭坚简介

宋代·黄庭坚的简介

黄庭坚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知名诗人,乃江西诗派祖师。书法亦能树格,为宋四家之一。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 黄庭坚的诗(3542篇) ► 黄庭坚的名句

猜你喜欢

跋子瞻和陶诗

宋代黄庭坚

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次韵子瞻和陶公止酒

宋代苏辙

少年无大过,临老重复止。
自言衰病根,恐在酒杯里。
今年各南迁,百事付诸子。
谁言瘴雾中,乃有相逢喜。
连床闻动息,一夜再三起。
泝流俯仰得,此病竟何理。
平生不尤人,未免亦求己。
非酒犹止之,其余真止矣。
飘然从孔公,乘桴南海涘。
路逢安期生,一笑千万祀。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 其八

宋代苏辙

大道如衣食,六经所耕桑。
家传易春秋,未易相粃糠。
久种终不穫,岁晚嗟无粮。
念此坐嘆息,追飞及颓阳。
天公亦假我,书成麟未伤。
可怜陆忠州,空集千首方。
何如学袁盎,日把无可觞。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 其六

宋代苏辙

尝闻左师言,少子古所喜。
二儿从两父,服辱了百事。
佳子何关人,自怪余此意。
看书时独笑,屡与古人值。
他年会六子,道眼谁最驶。
衣鉢傥可传,田园不须置。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 其二

宋代苏辙

莫言三谪远,归路近庾岭。
谁怜东坡穷,垂老徙此景。
幸无薪炭役,岂念冰雪冷。
平生笑子厚,山水记柳永。
孜孜苦怀归,何异走逃影。
吾观两蛮触,出缩方驰骋。
百年寄龟息,幸此支床静。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 其九

宋代苏辙

五年寓黄阁,盛服朝玄端。
愧无昔人姿,谬作奇章迁。
还从九渊底,回望百尺巅。
身世俱一梦,往来适三餐。
天公本无心,谁为此由缘。
从今罢述作,尽付逍遥篇。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 其四

宋代苏辙

故山纵得归,无复昔遗老。
家风知在否,后生恐难保。
似闻老翁泉,曾作泥土燥。
穷冬忽涌溢,络绎瓶瓮早。
此翁终可信,明月耿怀抱。
从我先人游,安得不闻道。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 其七

宋代苏辙

舜以五音言,二雅良褊迫。
变风犹井牧,驱人遂阡陌。
周余几崩坏,况经甫与白。
崎岖收狂澜,还付滥觞窄。
蒙庄泾渭杂,恐有郭象客。
壁藏待知者,金石闻旧宅。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 其三

宋代苏辙

我来适恶岁,斗米如珠量。
何时举头看,岁月守心房。
念我东坡翁,忍饥海中央。
愿翁勿言饥,稷调阴阳。
玉池有清水,生肥满中肠。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 其五

宋代苏辙

幽忧如蛰虫,雷雨惊奋豫。
无根不萌动,有翼皆鶱翥。
嗟我独枯藁,无来孰为去。
念兄当北迁,海阔煎百虑。
往来七年间,信矣梦幻如。
从今便筑室,占籍无所住。
四方无不可,莫住生灭处。
纵浪大化中,何喜复何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