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卢象的诗 >
八月十五日象自江东止田园移庄庆会未几归汶上小弟幼妹尤嗟其别兼赋是诗三首 一
八月十五日象自江东止田园移庄庆会未几归汶上小弟幼妹尤嗟其别兼赋是诗三首 一
[唐代]:卢象
谢病始告归,依然入桑梓。
家人皆伫立,相候衡门里。
畴类皆长年,成人旧童子。
上堂家庆毕,愿与亲姻迩。
论旧或余悲,思存且相喜。
田园转芜没,但有寒泉水。
衰柳日萧条,秋光清邑里。
入门乍如客,休骑非便止。
中饮顾王程,离忧从此始。
謝病始告歸,依然入桑梓。
家人皆伫立,相候衡門裡。
疇類皆長年,成人舊童子。
上堂家慶畢,願與親姻迩。
論舊或餘悲,思存且相喜。
田園轉蕪沒,但有寒泉水。
衰柳日蕭條,秋光清邑裡。
入門乍如客,休騎非便止。
中飲顧王程,離憂從此始。
唐代·卢象的简介
卢象,唐(约公元七四一年前后在世)字纬卿,汶水人。(唐才子传云:鸿之侄。恐不确)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开元末前后在世。携家久居江东。开元中,与王维齐名。仕为秘书郎。转右卫仓曹掾。...〔
► 卢象的诗(40篇) ► 卢象的名句〕
唐代: 卢象
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
同居虽渐惯,见人犹默默。
宛作越人言,殊乡甘水食。
别此最为难,泪尽有余忆。
小弟更孩幼,歸來不相識。
同居雖漸慣,見人猶默默。
宛作越人言,殊鄉甘水食。
别此最為難,淚盡有餘憶。
唐代: 卢象
两妹日长成,双鬟将及人。
已能持宝瑟,自解掩罗巾。
念昔别时小,未知疎与亲。
今来识离恨,掩泪方殷勤。
兩妹日長成,雙鬟将及人。
已能持寶瑟,自解掩羅巾。
念昔别時小,未知疎與親。
今來識離恨,掩淚方殷勤。
唐代: 卢象
谢病始告归,依然入桑梓。
家人皆伫立,相候衡门里。
畴类皆长年,成人旧童子。
上堂家庆毕,愿与亲姻迩。
论旧或余悲,思存且相喜。
田园转芜没,但有寒泉水。
衰柳日萧条,秋光清邑里。
入门乍如客,休骑非便止。
中饮顾王程,离忧从此始。
謝病始告歸,依然入桑梓。
家人皆伫立,相候衡門裡。
疇類皆長年,成人舊童子。
上堂家慶畢,願與親姻迩。
論舊或餘悲,思存且相喜。
田園轉蕪沒,但有寒泉水。
衰柳日蕭條,秋光清邑裡。
入門乍如客,休騎非便止。
中飲顧王程,離憂從此始。
唐代: 卢象
谢病始告归,依然入桑梓。家人皆伫立,相候衡门里。
畴类皆长年,成人旧童子。上堂家庆毕,愿与亲姻迩。
论旧或馀悲,思存且相喜。田园转芜没,但有寒泉水。
衰柳日萧条,秋光清邑里。入门乍如客,休骑非便止。
中饮顾王程,离忧从此始。
两妹日长成,双鬟将及人。已能持宝瑟,自解掩罗巾。
念昔别时小,未知疏与亲。今来识离恨,掩泪方殷勤。
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同居虽渐惯,见人犹默默。
宛作越人言,殊乡甘水食。别此最为难,泪尽有馀忆。
謝病始告歸,依然入桑梓。家人皆伫立,相候衡門裡。
疇類皆長年,成人舊童子。上堂家慶畢,願與親姻迩。
論舊或馀悲,思存且相喜。田園轉蕪沒,但有寒泉水。
衰柳日蕭條,秋光清邑裡。入門乍如客,休騎非便止。
中飲顧王程,離憂從此始。
兩妹日長成,雙鬟将及人。已能持寶瑟,自解掩羅巾。
念昔别時小,未知疏與親。今來識離恨,掩淚方殷勤。
小弟更孩幼,歸來不相識。同居雖漸慣,見人猶默默。
宛作越人言,殊鄉甘水食。别此最為難,淚盡有馀憶。
唐代: 白居易
秋月高悬空碧外,仙郎静玩禁闱间。
岁中唯有今宵好,海内无如此地闲。
皓色分明双阙榜,清光深到九门关。
遥闻独醉还惆怅,不见金波照玉山。
秋月高懸空碧外,仙郎靜玩禁闱間。
歲中唯有今宵好,海内無如此地閑。
皓色分明雙阙榜,清光深到九門關。
遙聞獨醉還惆怅,不見金波照玉山。
唐代: 戎昱
忆昔千秋节,欢娱万国同。今来六亲远,此日一悲风。
年少逢胡乱,时平似梦中。梨园几人在,应是涕无穷。
憶昔千秋節,歡娛萬國同。今來六親遠,此日一悲風。
年少逢胡亂,時平似夢中。梨園幾人在,應是涕無窮。
唐代: 裴夷直
去年今夜在商州,还为清光上驿楼。
宛是依依旧颜色,自怜人换几般愁。
去年今夜在商州,還為清光上驿樓。
宛是依依舊顔色,自憐人換幾般愁。
清代: 史夔
别离已十日,凄切此宵中。
孤馆中秋雨,残灯半夜风。
移床惊蟋蟀,敲枕落梧桐。
一片长安月,阴晴几处同。
别離已十日,凄切此宵中。
孤館中秋雨,殘燈半夜風。
移床驚蟋蟀,敲枕落梧桐。
一片長安月,陰晴幾處同。
唐代: 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淨,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能變人間世,翛然是玉京。
宋代: 李昭玘
风伯遭谗不自停,鞭龙倒海势如倾。
胸中洗尽三年渴,□□□□□□□。
□□□□□□□,千仓嘉谷入新耕。
野人亦有充饥幸,相见春绵满眼明。
風伯遭讒不自停,鞭龍倒海勢如傾。
胸中洗盡三年渴,□□□□□□□。
□□□□□□□,千倉嘉谷入新耕。
野人亦有充饑幸,相見春綿滿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