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觉寺三首·其一
[清代]:乾隆
途便寻兰若,雨馀阅夏山。
不因逢恺泽,安得寄几閒。
禾坂从头验,萝蹊信步攀。
去年题壁句,恰是适吟还。
途便尋蘭若,雨馀閱夏山。
不因逢恺澤,安得寄幾閒。
禾坂從頭驗,蘿蹊信步攀。
去年題壁句,恰是适吟還。
译文与注释
注释:1.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四十一
注释:
清代·乾隆的简介
乾隆(Emperor qianlong)是清代高宗年号,前后一共六十年,起止时间为公元1736年至1796年。在这期间的重要事件有大兴文字冤狱、《四库全书》的编撰等。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
► 乾隆的诗(11985篇) ► 乾隆的名句〕
清代: 乾隆
途便寻兰若,雨馀阅夏山。
不因逢恺泽,安得寄几閒。
禾坂从头验,萝蹊信步攀。
去年题壁句,恰是适吟还。
途便尋蘭若,雨馀閱夏山。
不因逢恺澤,安得寄幾閒。
禾坂從頭驗,蘿蹊信步攀。
去年題壁句,恰是适吟還。
清代: 乾隆
晴晦变峰色,都来与画宜。
泉诚琴筑耳,我亦始终之。
少坐便还去,明年又此时。
情知如幻事,留咏定何为。
晴晦變峰色,都來與畫宜。
泉誠琴築耳,我亦始終之。
少坐便還去,明年又此時。
情知如幻事,留詠定何為。
清代: 乾隆
隔樾钟鸣里,上方觌面呈。
夏深寒柏色,雨后壮泉声。
巢已非鸠拙,僧如逼鹤清。
偶来涤尘虑,谁解悟无生。
隔樾鐘鳴裡,上方觌面呈。
夏深寒柏色,雨後壯泉聲。
巢已非鸠拙,僧如逼鶴清。
偶來滌塵慮,誰解悟無生。
清代: 乾隆
旸台虽在望,大觉未频临。
又已逾年别,率因得雨寻。
山田回绿意,野鸟空尘音。
调御端然坐,于凡不染心。
旸台雖在望,大覺未頻臨。
又已逾年别,率因得雨尋。
山田回綠意,野鳥空塵音。
調禦端然坐,于凡不染心。
清代: 乾隆
峰标空外色,竹是静中喧。
摩诘向观世,南阳此讨源。
法云衣上润,天籁座端翻。
何必同僧话,由来无可言。
峰标空外色,竹是靜中喧。
摩诘向觀世,南陽此讨源。
法雲衣上潤,天籁座端翻。
何必同僧話,由來無可言。
清代: 乾隆
灵潭深见底,泌水碧于油。
既曰常施泽,何须更待求。
源真白云表,池在绛楼头。
靈潭深見底,泌水碧于油。
既曰常施澤,何須更待求。
源真白雲表,池在绛樓頭。
清代: 乾隆
九夏原来自有秋,岩斋萧爽足延留。
山僧岂解陈蕃榻,别业浑成王粲楼。
竹里烹茶白雾写,松间却伞绿云浮。
拈须试看前题句,回首俄惊岁月流。
九夏原來自有秋,岩齋蕭爽足延留。
山僧豈解陳蕃榻,别業渾成王粲樓。
竹裡烹茶白霧寫,松間卻傘綠雲浮。
拈須試看前題句,回首俄驚歲月流。
清代: 乾隆
磴道行行赴,峰容面面殊。
来看后凋色,得领小年娱。
谡籁林端泻,蟠虬壁罅扶。
三间白板阁,万里纳徐无。
磴道行行赴,峰容面面殊。
來看後凋色,得領小年娛。
谡籁林端瀉,蟠虬壁罅扶。
三間白闆閣,萬裡納徐無。
清代: 乾隆
招提枕路陲,东道必经斯。
树古难论古,春时正好时。
佛原泯空色,僧自重毗尼。
一十六年阅,真如瞥眼驰。
招提枕路陲,東道必經斯。
樹古難論古,春時正好時。
佛原泯空色,僧自重毗尼。
一十六年閱,真如瞥眼馳。
元代: 陈基
天风吹上狼山顶,看见扶桑日出初。淮海北来吞两楚,江湖南去控三吴。
珠宫贝阙冯夷宅,古木苍藤帝释居。为访祖龙鞭石处,拇窠履迹定何如?
天風吹上狼山頂,看見扶桑日出初。淮海北來吞兩楚,江湖南去控三吳。
珠宮貝阙馮夷宅,古木蒼藤帝釋居。為訪祖龍鞭石處,拇窠履迹定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