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斋
[清代]:乾隆
竹石径萧森,芸斋广且深。
一时多古意,万物识春心。
风细帘旌窣,雪融檐溜斟。
大和契元善,圣日照于今。
竹石徑蕭森,芸齋廣且深。
一時多古意,萬物識春心。
風細簾旌窣,雪融檐溜斟。
大和契元善,聖日照于今。
译文与注释
注释:1.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八十五
注释:
清代·乾隆的简介
乾隆(Emperor qianlong)是清代高宗年号,前后一共六十年,起止时间为公元1736年至1796年。在这期间的重要事件有大兴文字冤狱、《四库全书》的编撰等。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
► 乾隆的诗(11985篇) ► 乾隆的名句〕
清代: 乾隆
书斋筑东壁,仰圣藻颜楣。
抚序显春象,于人发惠施。
不同识君子,保合训先师。
寰宇登台意,早基毓德时。
書齋築東壁,仰聖藻顔楣。
撫序顯春象,于人發惠施。
不同識君子,保合訓先師。
寰宇登台意,早基毓德時。
清代: 乾隆
竹石径萧森,芸斋广且深。
一时多古意,万物识春心。
风细帘旌窣,雪融檐溜斟。
大和契元善,圣日照于今。
竹石徑蕭森,芸齋廣且深。
一時多古意,萬物識春心。
風細簾旌窣,雪融檐溜斟。
大和契元善,聖日照于今。
清代: 乾隆
邸苑近东厢,文㮰敞肯堂。
传餐兼理政,淑气正韶光。
不尽椿萱思,依然翰墨香。
太和含宇宙,与物乐时康。
邸苑近東廂,文㮰敞肯堂。
傳餐兼理政,淑氣正韶光。
不盡椿萱思,依然翰墨香。
太和含宇宙,與物樂時康。
元代: 张昱
心天一气贯中和,孺子膏肓若我何!内景金花今證道,上池玉液不生波。
献方龙每乘云至,收杏人曾倩虎驮。十世医传方胍妙,门前无奈杏花多。
心天一氣貫中和,孺子膏肓若我何!内景金花今證道,上池玉液不生波。
獻方龍每乘雲至,收杏人曾倩虎馱。十世醫傳方胍妙,門前無奈杏花多。
清代: 王应辰
弄孙今喜及其元,掌上明珠分外圆。锡命九重昭国瑞,同堂五叶庆天全。
耆英旧踵香山后,莱舞新教孺子先。堪羡添丁添一代,高年此乐过神仙。
弄孫今喜及其元,掌上明珠分外圓。錫命九重昭國瑞,同堂五葉慶天全。
耆英舊踵香山後,萊舞新教孺子先。堪羨添丁添一代,高年此樂過神仙。
唐代: 法进
大师慈育契圆空,远迈传灯照海东。
度物草(寸)筹盈石室,散流佛戒绍遗踪。
化毕分身归净国,娑婆谁复为验龙?(验龙,汪向荣校注本《唐大和上东征传》据日本观智院本改为「驱龙」。
)(按诗题下原署「传灯贤大法师大僧都沙门释法进」十四字。
诗亦见《唐大和上东征传》。
又按鉴真亡后,唐高鹤林亦曾作五言诗一首以悼之,诗亦载《唐大和尚东征传》。
高为唐肃宗、代宗朝人,官都虞候冠军大将军试太常卿上柱国,因出使日本国,欲顺访东渡僧鉴真,至则鉴真已先亡故,诗盖寄怀伤之意也。
上野河世宁已收入《全唐诗逸》,兹不再录。
)。
大師慈育契圓空,遠邁傳燈照海東。
度物草(寸)籌盈石室,散流佛戒紹遺蹤。
化畢分身歸淨國,娑婆誰複為驗龍?(驗龍,汪向榮校注本《唐大和上東征傳》據日本觀智院本改為「驅龍」。
)(按詩題下原署「傳燈賢大法師大僧都沙門釋法進」十四字。
詩亦見《唐大和上東征傳》。
又按鑒真亡後,唐高鶴林亦曾作五言詩一首以悼之,詩亦載《唐大和尚東征傳》。
高為唐肅宗、代宗朝人,官都虞候冠軍大将軍試太常卿上柱國,因出使日本國,欲順訪東渡僧鑒真,至則鑒真已先亡故,詩蓋寄懷傷之意也。
上野河世甯已收入《全唐詩逸》,茲不再錄。
)。
唐代: 思託
上德乘杯渡,金人道已东。
戒香余散馥,慧炬复流风。
月隐归灵鹫,珠逃入梵宫。
神飞生死表,遗教法门中。
(〖1〗见同前书《唐大和上东征传》。
诗题下原署曰「日本国传灯沙门思託」。
〖汪向荣校注本《唐大和上东征传》录此诗题作《五言伤大和上传灯逝日本》,署「传灯沙门释思託」。
以「日本」二字归诗题,是,今据补。
思託为鉴真弟子,《东征传》中多次提及。
〗余参阅前元开诗附注。
)。
上德乘杯渡,金人道已東。
戒香餘散馥,慧炬複流風。
月隐歸靈鹫,珠逃入梵宮。
神飛生死表,遺教法門中。
(〖1〗見同前書《唐大和上東征傳》。
詩題下原署曰「日本國傳燈沙門思託」。
〖汪向榮校注本《唐大和上東征傳》錄此詩題作《五言傷大和上傳燈逝日本》,署「傳燈沙門釋思託」。
以「日本」二字歸詩題,是,今據補。
思託為鑒真弟子,《東征傳》中多次提及。
〗餘參閱前元開詩附注。
)。
唐代: 张说
退居江水,郁起丹陵。
礼物还旧,朝章中兴。
龙图友及,骏命恭膺。
鸣球香瓒,大糦是承。
退居江水,郁起丹陵。
禮物還舊,朝章中興。
龍圖友及,駿命恭膺。
鳴球香瓒,大糦是承。
唐代: 白居易
老住香山初到夜,秋逢白月正圆时。
从今便是家山月,试问清光知不知?
老住香山初到夜,秋逢白月正圓時。
從今便是家山月,試問清光知不知?
宋代: 郊庙朝会歌辞
于穆仁庙,圣泽滂流。
华夷用乂,动植蒙休。
徽名冠古,奕世垂谋。
帝躬祼献,盛典昭修。
于穆仁廟,聖澤滂流。
華夷用乂,動植蒙休。
徽名冠古,奕世垂謀。
帝躬祼獻,盛典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