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云上人
[元代]:张仲深
孤城秋老万木陨,夜夜秋声到危枕。
长游政有山中人,振锡时当菊花近。
红尘如波渺沧海,沧海红尘几更改。
上人阅世如浮沤,头颅只有诗瘢在。
钱塘近可一苇航,钟陵王气连郁苍。
鸾翔凤翥久销歇,龙蟠虎踞今悲凉。
上人视身如电露,自谓无来亦无去。
人间兴废等如之,只合编茅在山住。
孤城秋老萬木隕,夜夜秋聲到危枕。
長遊政有山中人,振錫時當菊花近。
紅塵如波渺滄海,滄海紅塵幾更改。
上人閱世如浮漚,頭顱隻有詩瘢在。
錢塘近可一葦航,鐘陵王氣連郁蒼。
鸾翔鳳翥久銷歇,龍蟠虎踞今悲涼。
上人視身如電露,自謂無來亦無去。
人間興廢等如之,隻合編茅在山住。
元代·张仲深的简介
张仲深字子渊,庆元路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惠宗至元中前后在世。生平事迹不详。著有子渊诗集六卷,《四库总目》多与遒贤、杨维桢、张雨、危素、袁华、周焕文、韩性、乌本良斯道...〔
► 张仲深的诗(268篇) ► 张仲深的名句〕
元代: 张仲深
孤城秋老万木陨,夜夜秋声到危枕。
长游政有山中人,振锡时当菊花近。
红尘如波渺沧海,沧海红尘几更改。
上人阅世如浮沤,头颅只有诗瘢在。
钱塘近可一苇航,钟陵王气连郁苍。
鸾翔凤翥久销歇,龙蟠虎踞今悲凉。
上人视身如电露,自谓无来亦无去。
人间兴废等如之,只合编茅在山住。
孤城秋老萬木隕,夜夜秋聲到危枕。
長遊政有山中人,振錫時當菊花近。
紅塵如波渺滄海,滄海紅塵幾更改。
上人閱世如浮漚,頭顱隻有詩瘢在。
錢塘近可一葦航,鐘陵王氣連郁蒼。
鸾翔鳳翥久銷歇,龍蟠虎踞今悲涼。
上人視身如電露,自謂無來亦無去。
人間興廢等如之,隻合編茅在山住。
宋代: 员兴宗
君不见昔日中岩印元发,声名宇县何煌煌。
层冰莹骨语秀静,松风入齿诗清狂。
有时健笔赋岩石,天地万象随低昂。
儒流稽首颂舌相,徃徃谓带花木香。
自从别我无消息,江鰐无情江浪黑。
至今夹岸枫林青,岁老迷魂招不得。
古来英才多薄命,杳杳湘潭丝五色。
世间妙质便恐无,使我哀吟缠八极。
岂料嘉川余旧游,云来云来开我愁。
时吐芳鲜恣吞嚼,软语髣髴从汤休。
劳生干坤我已倦,饮半一啸沧浪舟。
三峨联子憩寂寞,下视华屋皆山丘。
君不見昔日中岩印元發,聲名宇縣何煌煌。
層冰瑩骨語秀靜,松風入齒詩清狂。
有時健筆賦岩石,天地萬象随低昂。
儒流稽首頌舌相,徃徃謂帶花木香。
自從别我無消息,江鰐無情江浪黑。
至今夾岸楓林青,歲老迷魂招不得。
古來英才多薄命,杳杳湘潭絲五色。
世間妙質便恐無,使我哀吟纏八極。
豈料嘉川餘舊遊,雲來雲來開我愁。
時吐芳鮮恣吞嚼,軟語髣髴從湯休。
勞生幹坤我已倦,飲半一嘯滄浪舟。
三峨聯子憩寂寞,下視華屋皆山丘。
宋代: 释行海
雁云蛩雨异乡秋,闻道君家水石幽。
时节飘零皈去好,路歧南北使人愁。
雁雲蛩雨異鄉秋,聞道君家水石幽。
時節飄零皈去好,路歧南北使人愁。
唐代: 温庭筠
松根满苔石,尽日闭禅关。有伴年年月,无家处处山。
烟波五湖远,瓶屦一身闲。岳寺蕙兰晚,几时幽鸟还。
松根滿苔石,盡日閉禅關。有伴年年月,無家處處山。
煙波五湖遠,瓶屦一身閑。嶽寺蕙蘭晚,幾時幽鳥還。
元代: 卢琦
曾忆相逢月台下,清谈犹自带烟霞。避喧却爱山中寺,访旧还寻海上槎。
石鼎烹茶分野水,纸窗剪烛看檐花。定知归去松萝路,犹向云间采药芽。
曾憶相逢月台下,清談猶自帶煙霞。避喧卻愛山中寺,訪舊還尋海上槎。
石鼎烹茶分野水,紙窗剪燭看檐花。定知歸去松蘿路,猶向雲間采藥芽。
宋代: 王义山
从前身不染飞埃,雪窦云峯任往来。
石路滑时宜驻锡,浪头危处且浮杯。
眼高桑下肯三宿,脚健山中能万回。
四大空虚何底止,信渠钻得纸窗开。
從前身不染飛埃,雪窦雲峯任往來。
石路滑時宜駐錫,浪頭危處且浮杯。
眼高桑下肯三宿,腳健山中能萬回。
四大空虛何底止,信渠鑽得紙窗開。
宋代: 释法薰
语言动静总天真,叉手徒劳问别人。
旧说青原白家酒,子归切忌再沾唇。
語言動靜總天真,叉手徒勞問别人。
舊說青原白家酒,子歸切忌再沾唇。
宋代: 牟巘
双径闻钟罢,而今夜熟眠。
事须红日上,身在白云边。
古貌应违俗,高吟不碍禅。
炉头煨芋火,相对各欣然。
雙徑聞鐘罷,而今夜熟眠。
事須紅日上,身在白雲邊。
古貌應違俗,高吟不礙禅。
爐頭煨芋火,相對各欣然。
元代: 成廷圭
八十七翁如古佛,山房只共白云居。一闻东土传来法,三校西天译后书。
劫火不烧红舍利,冰池重长碧芙蕖。青城今夜白眉月,似汝招摇出大虚。
八十七翁如古佛,山房隻共白雲居。一聞東土傳來法,三校西天譯後書。
劫火不燒紅舍利,冰池重長碧芙蕖。青城今夜白眉月,似汝招搖出大虛。
宋代: 释妙伦
山头云,天上月。
云月有殊,光影无别。
此是吾端的,不许见,不许闻。
大唐国有人,必能辨,必能别。
不妨捲去挂向大溪头,教他几箇横论竖论东说西说。
山頭雲,天上月。
雲月有殊,光影無别。
此是吾端的,不許見,不許聞。
大唐國有人,必能辨,必能别。
不妨捲去挂向大溪頭,教他幾箇橫論豎論東說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