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乌程杨明府华将赴渭北对月见怀
[唐代]:皎然
释印及秋夜,身闲境亦清。风襟自潇洒,月意何高明。
闻说武安君,万里驱妖精。开府集秀士,先招士林英。
晋家用元凯,亦是鲁诸生。北望抚长剑,感君知已行。
边尘昏玉帐,杀气凝金镫。大敌折齐俎,一书下聊城。
翻飞青云路,宿昔沧洲情。
釋印及秋夜,身閑境亦清。風襟自潇灑,月意何高明。
聞說武安君,萬裡驅妖精。開府集秀士,先招士林英。
晉家用元凱,亦是魯諸生。北望撫長劍,感君知已行。
邊塵昏玉帳,殺氣凝金镫。大敵折齊俎,一書下聊城。
翻飛青雲路,宿昔滄洲情。
唐代·皎然的简介
僧皎然(生卒年不详),湖州人,俗姓谢,字清昼,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后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诗僧、茶僧。皎然与陆羽堪称为中国茶道的双子星座:一个为茶道始祖,一个为茶道之神;一个为茶...〔
► 皎然的诗(670篇) ► 皎然的名句〕
唐代: 皎然
释印及秋夜,身闲境亦清。风襟自潇洒,月意何高明。
闻说武安君,万里驱妖精。开府集秀士,先招士林英。
晋家用元凯,亦是鲁诸生。北望抚长剑,感君知已行。
边尘昏玉帐,杀气凝金镫。大敌折齐俎,一书下聊城。
翻飞青云路,宿昔沧洲情。
釋印及秋夜,身閑境亦清。風襟自潇灑,月意何高明。
聞說武安君,萬裡驅妖精。開府集秀士,先招士林英。
晉家用元凱,亦是魯諸生。北望撫長劍,感君知已行。
邊塵昏玉帳,殺氣凝金镫。大敵折齊俎,一書下聊城。
翻飛青雲路,宿昔滄洲情。
唐代: 皎然
夜凉喜无讼,霁色摇闲情。暑退不因雨,陶家风自清。
凝弦停片景,发咏静秋声。何事禅中隐,诗题忽记名。
夜涼喜無訟,霁色搖閑情。暑退不因雨,陶家風自清。
凝弦停片景,發詠靜秋聲。何事禅中隐,詩題忽記名。
唐代: 杨华
悠然顾山侣。
(见《皎然集》卷一《五言酬乌程杨明府将赴渭北对月见怀》注引)。
悠然顧山侶。
(見《皎然集》卷一《五言酬烏程楊明府将赴渭北對月見懷》注引)。
唐代: 秦系
策杖政成时,清溪弄钓丝。
当年潘子貌,避病沈侯诗。
漉酒迎宾急,看花署字迟。
杨梅今熟未,与我两三枝。
策杖政成時,清溪弄釣絲。
當年潘子貌,避病沈侯詩。
漉酒迎賓急,看花署字遲。
楊梅今熟未,與我兩三枝。
宋代: 方回
桐庐杨明府,高谊有缓急。
凌江每见访,烂醉必旬日。
知我欲东游,相拉过其宅。
城南登小舟,仅阔六七尺。
岸人观不退,莫知孰主客。
西风篙工喜,布被当帆席。
青蔬煮豆乳,滩转竈釜仄。
更觉气象古,酌酒甆盏碧。
千山霜叶红,绵绮天组织。
郊垧有此奇,阛阓苦未识。
明府眼力高,心赏寄绝壁。
指似挂篰岩,茅屋拟便葺。
老夫今十年,往来钓臺侧。
汗顔不敢登,人品霄壤隔。
夜宿鸬鷀源,荦确陟危石。
吾家三拜公,晚唐老诗伯。
衣冠世不坠,奕叶绍桂籍。
避地馆者谁,一僧年八十。
呜唿穷谷中,亦复有马迹。
纪事聊此吟,续烛借纸笔。
桐廬楊明府,高誼有緩急。
淩江每見訪,爛醉必旬日。
知我欲東遊,相拉過其宅。
城南登小舟,僅闊六七尺。
岸人觀不退,莫知孰主客。
西風篙工喜,布被當帆席。
青蔬煮豆乳,灘轉竈釜仄。
更覺氣象古,酌酒甆盞碧。
千山霜葉紅,綿绮天組織。
郊垧有此奇,阛阓苦未識。
明府眼力高,心賞寄絕壁。
指似挂篰岩,茅屋拟便葺。
老夫今十年,往來釣臺側。
汗顔不敢登,人品霄壤隔。
夜宿鸬鷀源,荦确陟危石。
吾家三拜公,晚唐老詩伯。
衣冠世不墜,奕葉紹桂籍。
避地館者誰,一僧年八十。
嗚唿窮谷中,亦複有馬迹。
紀事聊此吟,續燭借紙筆。
宋代: 周紫芝
老子关门不着书,奄奄真复似曹蜍。
月来林下苦相忆,诗落眼前欢有余。
满挹清光归酒面,小分秋色到吾庐。
胸中拍塞愁千斛,特地烦君一扫除。
老子關門不着書,奄奄真複似曹蜍。
月來林下苦相憶,詩落眼前歡有餘。
滿挹清光歸酒面,小分秋色到吾廬。
胸中拍塞愁千斛,特地煩君一掃除。
唐代: 白居易
凄清冬夜景,摇落长年情。
月带新霜色,砧和远雁声。
暖怜炉火近,寒觉被衣轻。
枕上酬佳句,诗成梦不成。
凄清冬夜景,搖落長年情。
月帶新霜色,砧和遠雁聲。
暖憐爐火近,寒覺被衣輕。
枕上酬佳句,詩成夢不成。
宋代: 曾协
初收雨脚万丝悬,妙手谁人补漏天。
佳月素华迷夜旦,好诗余味满中边。
裴徊无奈谢希逸,齁齁总输边孝先。
见说百篇酬一斗,高门重见酒中仙。
初收雨腳萬絲懸,妙手誰人補漏天。
佳月素華迷夜旦,好詩餘味滿中邊。
裴徊無奈謝希逸,齁齁總輸邊孝先。
見說百篇酬一鬥,高門重見酒中仙。
宋代: 梅尧臣
坐见沙头月,复怜衣上辉。正如从我饮,还欲照君归。
相逐影徒是,共嗟欢已非。夜深依岸落,寒色入伤违。
坐見沙頭月,複憐衣上輝。正如從我飲,還欲照君歸。
相逐影徒是,共嗟歡已非。夜深依岸落,寒色入傷違。
唐代: 权德舆
凉夜清秋半,空庭皓月圆。动摇随积水,皎洁满晴天。
多病嘉期阻,深情丽曲传。偏怀赏心处,同望庾楼前。
涼夜清秋半,空庭皓月圓。動搖随積水,皎潔滿晴天。
多病嘉期阻,深情麗曲傳。偏懷賞心處,同望庾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