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李白的诗 >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

[唐代]:李白

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
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
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
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何当造幽人,灭迹栖绝巘。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引领:伸长脖子去看,这里指翘首而望。
②难为名:难以称呼,难以说清楚,指山中景色气象一派壮丽,无法用语言表达。
③与之然:与这一派景象浑然一体,不辨物我。是说我心与自然融合而为一体。
④造:访问,拜访。幽人:隐居者,这里即指紫阁隐者。灭迹:离开纷乱的人世红尘。绝撇:高耸的山峰。

译文:
走出家门,抬起头就可以望见城外的终南山了,翘首瞻望那山上的景色,真的勾起了我无穷的意绪和美妙的怀想。
那里的山色秀美,景色清幽,美得难以名状,那苍翠葱茏的景色日日都展现在我的眼前,这是多么的美妙惬意啊。
只见那儿的天空上方不时飘浮起朵朵白云,它们在天际自在悠然地舒卷伸展。
看着这样美好的景象,我也每每心旷神怡,意兴盎然。
什么时候我能够去造访那个居住在山中的隐士呢?到那时我也要和他一样遁迹于人世,自由自在地栖身在那紫阁峰上。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赏析

  仰望山岳抒发感慨是许多诗人都写过,李白也不止一次写过的题材。但是,所望的山岳不同,诗篇所涉及的人物不同,其内容和主旨也不大相同。这首诗写终南山,又是送给一位隐居者的,所以诗的主旨紧紧围绕着脱俗返真来抒情状物。终南山在唐代是隐居者最喜欢的一座名山,它既有佛家名刹,也有道教洞天,还是距关中平原最近的一座林木秀美的宜人山岭,李白就从远望终南山时的感受写起。终南山与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中的“南山”同名,李白也有意效仿陶诗意境。前两句说见到终南山,抬头仰望,感慨和触动很深,三四句就说这触动是因为山中浑然的秀美景色带来的,却无法理清说透这景色的特点和细节,只是看到葱葱茏茏的山林在阳光的照耀下别有一番迷人的光景。作者只写景色和组成景色的要素:阳光、翠岭,而不直接告诉人们他的感受,无形之中,人们被引进了欣赏山色的境界中,用心去体会了。

  接着诗人说山中自云随风飘浮卷舒自在,无碍无束,看到这种情景,不由得让人与精神的轻松自由联系起来,于是不但李白“与之然”,读者也在心中与这大好景象合而为一了。诗写到这里,都与陶诗“结庐在人境”意境相仿佛,在于告诉人们山中景色的恬静优美和身在此境之中的心态,但接下来的结尾,则直叙心声,说一定要去拜访居于山中的这位隐者,相伴隐于林下,远离尘世。原来,全诗所写的那种幽静自然的景象是为了赞美那位居于山中的隐者朋友,是说他的精神恰恰与这山林融为一体,是此境中人。那么,“心中与之然”就不仅是与山色同一了,而且也有李白与他的朋友心心相印的意思在其中!全诗景中有情,以景语代替情语,不露痕迹而心境却表现得十分明白。

李白简介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 李白的诗(1607篇) ► 李白的名句

猜你喜欢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

唐代李白

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
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
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
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何当造幽人,灭迹栖绝巘。

寄紫阁隐者

唐代贯休

积翠藏一叟,常思未得游。不知在岩下,为复在峰头。
苔上枯藤笐,泉淋破石楼。伊余更何事,不学此翁休。

寄紫阁隐者

唐代张籍

紫阁气沉沉,先生住处深。有人时得见,无路可相寻。
夜鹿伴茅屋,秋猿守栗林。唯应采灵药,更不别营心。

寄紫阁隐者

唐代姚合

自闻憔客说,无计得相寻。几世传高卧,全家在一林。
养情书览苦,采药路多深。愿得为邻里,谁能说此心。

紫阁隐者

唐代尚颜

天高紫阁侵,隐者信沈沈。
道长年兼长,云深草复深。
如非禅客见,即是猎人寻。
北笑长安道,埃尘古到今。

怀紫阁隐者

唐代贾岛

寂寥思隐者,孤烛坐秋霖。梨栗猿喜熟,云山僧说深。
寄书应不到,结伴拟同寻。废寝方终夕,迢迢紫阁心。

怀紫阁隐者

唐代杜荀鹤

紫阁白云端,云中有地仙。未归蓬岛上,犹隐国门前。
洞口人无迹,花阴鹿自眠。焚香赋诗罢,星月冷遥天。

望终南山

唐代张元宗

红尘白日长安路,马足车轮不暂闲。
唯有茂陵多病客,每来高处望南山。

望终南山

唐代李世民

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
叠松朝若夜,复岫阙疑全。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

退朝望终南山

唐代李拯

紫宸朝罢缀鸳鸾,丹凤楼前驻马看。
惟有终南山色在,晴明依旧满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