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唐代]:吴融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他山叫处花成血,
旧苑春来草似烟。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国:故国。委:舍弃,丢弃。
②他山:别处的山,这里指异乡。苑:古代养禽兽植林木的地方,花园。草似烟:形容草木依然茂盛。烟: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小颗粒。
③雨暗:下雨时天色昏暗。离:分开。长:通“常”,持续,经常。吊:悬挂。欲:想要。
④湘江:长江支流,在今湖南省。日暮: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凄切:凄凉悲切。愁杀:亦作“愁煞”,谓使人极为忧愁。杀,表示程度深。

译文:
杜鹃放弃了繁华的故园山川,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
在异乡鸣叫,鲜血染红了山上花丛,可春天来到,老花园依然草木茂盛。
雨后凉风,它藏在绿树丛中声声哀啼,夜幕初开,它迎着欲曙的天空肃然鸣叫。
天色渐晚,它在湘江边凄凉鸣叫,使归家的船只行人悲愁之至。

《子规》赏析

  旧时有蜀国国王化身杜鹃悲啼的传说。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此篇咏写子规,就从这个故事落笔,设想杜鹃鸟离去繁华的国土,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这个悲剧性的经历,正为下面抒写悲慨之情作了铺垫。

  由于哀啼声切,加上鸟嘴呈现红色,旧时又有杜鹃泣血的传闻。诗人借取这个传闻发挥想象,把原野上的红花说成杜鹃口中的鲜血染成,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增强了形象的感染力。可是,这样悲鸣也不可能有什么结果。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草木荣生,青葱拂郁,含烟吐雾,丝毫也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草似烟”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这里借春草作反衬,把它们欣欣自如的神态视为对子规啼叫漠然无情的表现,想象之奇特,更胜过前面的泣花成血。第二联中,“他山”与“旧苑”对举,一热一冷,映照鲜明,更突出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后半篇继续多方面地展开对子规啼声的描绘。不同的地方,持续的鸣叫,它就是这样不停地悲啼,不停地倾诉自己内心的伤痛,从晴日至阴雨,从夜晚到天明。这一声声哀厉而又执著的呼叫,在江边日暮时分传入船上行人耳中,不能不触动人们的旅思乡愁和各种不堪回忆的往事,叫人黯然魂消、伤心欲泣。

  从诗篇末尾的“湘江”看,这首诗写在今湖南一带。作者罢官,流寓荆南,这首诗反映了他仕途失意而又远离故乡的痛苦心情。诗歌借咏物托意,通篇扣住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反复着墨渲染,但又不陷于单调、死板地勾形摹状,而能将所咏对象融入多样化的情景与联想中,正写侧写、虚笔实笔巧妙地结合使用,达到“状物而得其神”的艺术效果。这是对写作咏物诗的有益启示。

吴融简介

唐代·吴融的简介

吴融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昭宗龙纪元年 (889年)登进士第。曾随宰相韦昭度出讨 西川,任...〔► 吴融的诗(367篇) ► 吴融的名句

猜你喜欢

子规

宋代释元肇

今古相传望帝魂,见之再拜感孤臣。
天津桥上人初听,肠断江南三月春。

子规

唐代杜牧

蜀地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
一呌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子规

宋代李龏

吴王旧国水烟空,坟冢高低落照红。
带月莫啼江畔树,几人游宦别离中。

子规

宋代刘延世

一声迸裂青山竹,半夜沾残病客衣。
还道离于天上去,不知何苦只思归。

子规

唐代贾岛

游魂自相呌,宁复记前身。
飞过隣家月,声连野路春。
梦边催晓急,愁处送风频。
自有霑花血,相和雨滴新。

子规

宋代刘萧仲

深藏密叶人难见,断送春光梦一空。
啼后血流成底事,只应都作映山红。

子规

唐代项斯

游魂自相叫,宁复记前身。
飞过人家月,声连客路春。
梦边催晓急,愁外送风频。
自有霑花血,相和泪滴新。

子规

宋代朱继芳

自身归未得,却劝别人归。
思妇心中事,征夫泪满衣。
蜀天知近远,江树间稠稀。
幸自安双翼,谁教不奋飞。

子规

宋代艾可翁

举目山河恼客怀,百年前事总尘埃。
如何爱劝人归去,倒引南人入汴来。

子规

唐代李中

暮春滴血一声声,花落年年不忍听。
带月莫啼江畔树,酒醒游子在离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