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巴路:巴山小路。巴,古国名,在今川东、鄂西一带。寒食:寒食节,指三月。麦熟:小麦成熟,指五月。
②染:点染,书画着色用墨。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
译文:
回头看巴山的道路隐没在白云里边,我寒食离开家乡麦熟才回来。
傍晚时分,前面出现了几座青得像是染过一样的山峰。听人说这就是汝州的山。
《江陵使至汝州》赏析
这首是一首纪行诗。第一句是回望来路。江陵到汝州,行程相当遥远,回望巴路,只见白道如丝,一直向前蜿蜒伸展,最后渐渐隐入云间天际。这一句表明离出使的目的地江陵已经很远,回程已快接近尾声了。翘首南望,对远在云山之外的江陵固然也会产生一些怀念和遥想,但这时充溢在诗人心中的,已经是回程行将结束的喜悦了。所以第二句紧接着瞻望前路,计算归期。王建家居颍川,离汝州很近,到了汝州,也就差不多到家了。“寒食离家麦熟还”,这句平平道出,看似只是客观地交待离家和归家的时间季节,实则此行往返路程的遥远,路上的辛苦劳顿,盼归心情的急切以及路途上不同季节景物的变化,都隐然见于诗外。寒食离家,郊原还是一片嫩绿,回家的时候,田间垅上,却已是一片金黄了。
三、四两句转写前路所见景物。“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傍晚时分,前面出现了几座青得象染过一样的峰峦,同行的商人说,那就是汝州附近的山了。两句淡淡写出,徐徐收住,只说行途所见所闻,对自己的心情、感受不着一字,却自有一番韵外之致,一种悠然不尽的远调。
单从写景角度说,用洗炼明快之笔画出在薄暮朦胧背景上凸现的几座轮廓分明、青如染出的山峰,确实也富有美感和新鲜感。甚至通过“数峰青似染”就展现出天气的清朗、天宇的澄清和这几座山峰引人注目的美丽身姿。但它的妙处似乎主要不在写景,而在于微妙地传递出旅人在当时特定情况下一种难以言传的心境。
这个特定情况,就是上面所说的归程即将结束,已经行近离家最近的一个大站头汝州了。这样一个站头,对盼归心切的旅人来说,无疑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对它的出现自然特别关注。正在遥望前路之际,忽见数峰似染,引人瞩目,不免问及同行的商人,商人则不经意地道出那就是汝州的山峦。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此刻在诗人心中涌起的自是一阵欣慰的喜悦,一种兴奋的情绪和亲切的感情。而作者没有费力地去刻画当时的心境,只淡淡着笔,将所见所闻轻轻托出,而自然构成富于含蕴的意境和令人神远的风调。
纪行诗自然会写到山川风物,但它之所以吸引人,往往不单纯由于写出了优美的景色,而是由于在写景中传出诗人在特定情况下的一片心绪。这种由景物与心境的契合神会所构成的风调美,常常是纪行诗(特别是小诗)具有艺术魅力的一个奥秘。
王建简介
唐代·王建的简介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 王建的诗(616篇) ► 王建的名句〕猜你喜欢
贬降至汝州广城驿
近郊凭汝海,遐服指江干。尚忆趋朝贵,方知失路难。
曙宫平乐远,秋泽广城寒。岸苇新花白,山梨晚叶丹。
乡关千里暮,岁序四时阑。函塞云间别,旋门雾里看。
夙年追騄骥,暮节仰鹓鸾。疲驽劳垂耳,骞腾讵矫翰。
将调梅铉实,不正李园冠。荆玉终无玷,随珠忽已弹。
晓装违巩洛,夕梦在长安。北上频伤阮,西征未学潘。
倾车无共辙,同派有殊澜。去去怀知己,何由报一餐。
谢毗陵使君惠画
都尉风流贵公子,结交海内知名士。
磨砻禁脔骄侈习,雅意登山与临水。
十幅烟江叠嶂图,当时展玩忘朝晡。
老仙一顾叹奇绝,落笔妙语春华敷。
此诗千载传不朽,此画如今宁复有。
我来薄宦大江滨,无价之珍俄入手。
一山雄特倚天立,下视羣峰如拱揖。
断崖飞出玉虬龙,元气淋漓鬼神泣。
山中乔木堪栋梁,山外烟波凝翠光。
数间野店傍林樾,一叶扁舟浮淼茫。
往时只诵苏公句,想像都尉图中趣。
岂期今日见逼真,端与前辈同机杼。
自怜老大无他求,尘劳羁绊空悠悠。
安得千岩万壑里,寻幽择胜逍遥游。
我心欲往足无力,纵观此画如亲歷。
毗陵使君真可人,嘉惠不啻千金直。
平生辞受关钥严,兹焉讵敢伤于廉。
毗陵万口皆归重,道义相与吾何嫌。
九月十日赵令园饯送王汝州汝州留诗二篇次韵 其二
五马来时照路傍,名园秋物自裳裳。
吹花酒面蟹螯壮,下豉莼丝鱼脍长。
问事不休推景伯,读书未见属黄香。
穷愁解摘唯须酒,身外浮云天际翔。
九月十日赵令园饯送王汝州汝州留诗二篇次韵 其一
华髮悲秋复送行,茂林修竹若为情。
菊花节去香犹在,桑落寒来色更清。
赵魏优贤常不欲,春秋知我亦空名。
别离何必皆千里,分手如今越与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