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

[宋代]:周密

夜深归客倚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夜归天黑,需撑着竹杖而行,好在田埂上聚有磷火和萤火虫,发出微光,使人顺利通过。

到了村店,也因月昏无灯,泥路滑,十分难行,又好在村店竹窗射出读书、补衣灯的光亮,照着人继续前行。

注释:
①筇:一种竹。实心,节高,宜于作拐杖。这里指手杖。土塍:田间的土埂。

《夜归》赏析

  本诗用“夜归”统摄全篇,应把握时令是“夜”和事件是“归”,因此要找出“夜”中的意象,和“归”中意境。既然已“夜深”了,还要归家,那么思家怀乡之切自不必说;“竹窗斜漏补衣灯”,这是游子(夜行人)快至家门时所见,夜已深了,家里还亮着“补衣灯”,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扑面而来。

  一开篇“夜深归客”四字,点明了诗题“夜归”。为什么要连夜赶回去呢?诗中没有交代,但是联系以下几句,读者可以想象,大约是一位出门已久的游子,思家心切,到了归途的最后一段路程,便不愿在投宿多耽搁一夜,而宁愿日夜兼程,摸黑赶路,以致深夜到家。诗中撷取的正是将到未到的情景。“倚筇行”三字勾画出归客的形象。透过归客倚杖蹒跚而行的身影,可以想见深夜行路的艰难,也可以推知游子劳累的旅况和近乡情切的心理。

  第二句看来是写走过村外野地的情景:田野里的土埂子上,影影绰绰的鬼火、星星点点的流萤。通过深夜荒径冷气森森、幽光闪烁的环境,烘托出归客孤身夜行的凄凉,也反衬出归客不顾一切、急切回家的心境。途中越是阴冷,就越是令人急于早点回到温暖的家中。

  第三句写终于进村了,首先看到的村店。在昏暗的月色衬托下, 村店显得寂静而冷漠,但在归客的眼中,家乡的村店却给深夜的荒野带来了生机,一种家在咫尺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转过村店,不就快到家了?“泥径滑”三字,正是写归客脚下加快步伐,因而更感觉到路滑难行。他就在这一步一滑中,匆匆转过村店,越走越近盼望已久的家门。

  随着画面的延伸,一幅充满亲情的图景展现在归客眼前——“竹窗斜漏补衣灯”。这是多么的出人意外!夜那么深了四周黑黝黝的,全村都人睡了,可是唯独自家竹窗还透出灯火,隐约可见灯下补衣的身影。啊,那不是他所思念、温暖的家吗?此刻那熟悉的身影强烈叩击着归客的心扉。

周密简介

宋代·周密的简介

周密 周密 (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蘋洲、萧斋,晚年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先人因随高宗南渡,落籍吴兴(今浙江湖州),置业于弁山南。一说...〔► 周密的诗(510篇) ► 周密的名句

猜你喜欢

小舟湖中夜归追和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宋代陆游

山光渐淡川气昏,急雨乱打荷叶喧。
小舟横掠湖边村,人家收网半闭门。
吾庐未见见堤树,舟人指点孤灯处。
蒲丛姑恶最可哀,冲雨飞鸣背人去。

夜归

清代郑珍

晚凉动归兴,溪路无尘氛。倚杖见明月,回头看白云。

不逢鲁中叟,山水徒清芬。迢递竹西去,闭门何所闻。

夜归

宋代韩兼山

西风淅淅吹荷衣,家在芦花深夜归。
明月满江人不见,白鸥双立钓鱼矶。

夜归

宋代文天祥

市桥灯火未阑珊,一簇人家树影间。
想把神仙争羡我,不知我正羡渠閒。

夜归

宋代赵汝鐩

为爱清秋月,徘徊步水滨。
夜归惊犬吠,错认是生人。

夜归

宋代李龏

风急漏声断,月斜人影长。
残灯收短市,鸳瓦已凝霜。

夜归

宋代周文璞

还山迫暮夜,枕石吟下眠。
梦作童子日,采花弄寒泉。
回身在人世,欲去尘网缠。
永谢欢乐情,把袂入紫烟。

夜归

宋代释永颐

昨夜溪上归,云下扣松扉。
老褐启重钥,瘦厖循我衣。
院静雨声大,气寒灯晕微。
叨叨听林鸟,春歇诉无依。

夜归

宋代陈某

青松行未尽,林外一钟闻。
小雨不伤月,西风忽破云。
棹归秋水远,邻语夜灯分。
稚子能无寐,空斋读古文。

夜归

宋代陆游

野店晡炊饭,溪桥夜据鞍。
天回河络角,海阔斗阑干。
牧舍牛生犊,蔬园犬逐獾。
今年时序早,九月已清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