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张耒的诗 > 初见嵩山

初见嵩山

[宋代]: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頼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多少年来,鞍马劳顿,被困于尘埃之中,尘世污浊,我的呼吸都有些不畅了。还好有青山在,它稳健、挺拔、耸立,它披一身青翠,迎接清风雨露,送走晚霞明月。青山的豁达,让我也有了驰骋的胸怀。
天色渐晚,北风萧萧,吹走一片云雨,此时,晴空一碧,几座山峰就从云后面走出来了,原来它们是那么的清瘦挺拔、不染一丝尘埃。

注释:
①鞍马困:鞍马劳顿,指辛苦奔走于道路。豁我怀:使我开怀。豁,舒展。

《初见嵩山》赏析

  此诗标题中“初”就是关键字眼。而第二句中“豁”则是抒情字眼,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是一首写山的诗,却没有采用常见的“开门见山”的写法,而是为山的出场先做下了一系列的铺排,诗人所见的对象——嵩山直到末句才出现,增添了嵩山的神秘感。“数峰清瘦出云来”,是此诗最精彩的一句,但如把这一句提前,让嵩山一开始就露面,诗的意味就会变得索然。诗人巧妙地激发了读者急于相见的欲望,使嵩山在千呼万唤中隐现,而其一旦出场,全诗便在高潮中平稳结束,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

  诗人首二句不是写嵩山,而是从作者仕途失意落笔。“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作者奔走风尘,在困顿和疲惫中,全赖青山使他的情怀有时能得到短暂的开豁。这样,青山便在未露面之前先给了人一种亲切感,引起人们想见一见的愿望。一个“困”字,形象的展现了诗人疲劳困顿的精神状态,以及空怀一腔抱负在官场中左冲右突,却不得施展的惨淡景象。

  第二句宕开一笔,转而去写奔波中的一点安慰,晓畅的语言骤然拉近了诗人与山的距离。青山的出现不仅使诗人得到精神的满足,更是一种自然流畅的情感寄托,吸引读者同诗人一样抬头绰望。所谓”近山而志高”,在这里,诗人对青山的亲近实际上就是对高洁傲岸的人格操守的亲近,也是对含蓄豁达的人生态度的亲近。

  第三句“日暮北风吹雨去”,为嵩山的出场渲染了气氛。“日暮”言天已傍晚,落日余辉中更见嵩山的深幽巍峨。“北风吹雨去”,嵩山在风侵雨蚀后愈加清新朗润,但这只是诗人的想象,未见嵩山,心中已对嵩山的景象做了一番描摹。诗人采用渲染的手法,为嵩山的出现展开序幕。

  前面一系列的铺垫成就了第四句的点睛之笔,“数峰清瘦出云来”,全诗只有这一句写嵩山,但诗境格外豁朗。嵩山终于在层层浮云中耸现出来,它一出现便淡化了所有的背景,其峭拔清瘦的形象是那么的清晰明朗,其高洁超脱的姿态是那么的卓尔不群,因而深得作者的喜爱和赞美。“出云来”三字抓住嵩山从云端现出的一刹那,表现出诗人的满足与喜悦,并紧扣“初见”二字。诗中鲜活清晰的意象往往是诗人情感的外化,寄予了诗人一定的审美理想与艺术追求。在这里,诗人精心挑选了“清瘦”一词来形容嵩山,写得有血有肉,极富灵性,不只赋予嵩山以人的品格、人的风貌,更体现了作者的人格操守与精神追求,引人想象雨后嵩山的特有韵味和诗人得见嵩山后的一番情怀。至此,全诗感情达到最高潮,全诗平稳结束,却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篇诗作写的对象是嵩山,但在很大程度上它又是表现诗人自己。人们在精神上以什么作为慰藉,往往能见出志趣和品格。困顿于仕途,赖以慰藉情怀的是嵩山,诗人的情志也表现了出来。同时山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艺术作品里,也往往受作者的主观感情支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辛弃疾《贺新郎》)这里有着主观感情对象化的问题。此诗用“清瘦”形容嵩山,不光是造语比较新奇,而且在诗人审美意识活动中也反映了他的精神气质与追求。中国士大夫中一些高人雅士,正是常常留给后世以清瘦、清竣的印象。如王维给孟浩然画像,“颀而长,峭而瘦,衣白袍”,就是典型的清瘦。因此,“数峰清瘦出云来”,虽是写嵩山,却又是人与景物融而为一,体现了诗人感情的外化。这首诗,将嵩山的面貌以及诗人的精神风貌,同时展现给了读者,达到了一种物我相融的境界。

  从艺术技巧上看,该诗渗透着醒豁通透的人生态度,拥有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又将自己刚毅超脱的品行与之融为一体,是张耒诗风的全面写照。

《初见嵩山》阅读及答案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时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3.“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请简要分析。

14.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心情?请结合全诗简析。

答案及解析:

13.①高峻的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14.初见嵩山,作者心情惊喜而又亲切。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胸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

1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赏析。诗人把“数峰”想像成“清瘦”,点明修辞方法,抓住“出”一字说明以动写静的手法,分析概括表现说明其突出山峰的特点。嵩山终于在层层浮云中耸现出来,它一出现便淡化了所有的背景,其峭拔清瘦的形象是那么的清晰明朗,其高洁超脱的姿态是那么的卓尔不群,因而深得作者的喜爱和赞美。“出云来”三字抓住嵩山从云端现出的一刹那,表现出诗人的满足与喜悦,并紧扣“初见”二字。诗中鲜活清晰的意象往往是诗人情感的外化,寄予了诗人一定的审美理想与艺术追求。在这里,诗人精心挑选了“清瘦”一词来形容嵩山,写得有血有肉,极富灵性,不只赋予嵩山以人的品格、人的风貌,更体现了作者的人格操守与精神追求,引人想象雨后嵩山的特有韵味和诗人得见嵩山后的一番情怀。

点睛: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细读标题和注释;分析意象;品味意境;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把握形象特点;辨析表达技巧;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概括主旨;联系背景;分清主次;全面评价。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14.试题分析:题目为“初见嵩山”,一个“初”字可谓“题眼”,就暗含了“惊喜”与“期待”之情。展开描写时,先写鞍马劳顿中青山对我的开解。又写日暮时风雨天气,最后才让数峰露面,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将铺垫手法用到极致。解析本题一可先看标题。标题对作品而言,为眼睛,为窗口。透过标题,或能把握大意,或能感知情感。本标题中“初”就是关键字眼。二可看抒情字眼。本诗中第二句中“豁”就是抒情字眼,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张耒简介

宋代·张耒的简介

张耒 张耒(lěi)(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 张耒的诗(2178篇) ► 张耒的名句

猜你喜欢

初见嵩山

宋代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頼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曲河驿初见嵩少

宋代张耒

我行日益深,所遇日益好。
森然过绝壁,惨淡石色老。
层峰乍崩奔,峻峡忽开导。
清溪泻两间,浅濑浮水鸟。
萦纡石路窄,构架野桥小。
娟娟翠篠寒,时见木合抱。
危亭偶平旷,是日见嵩少。
峨峨重云外,傲睨插苍昊。
坐令羣山势,凌轹困籍蹈。
平生忽俗事,丘壑情所好。
无谋苟自给,薄官废幽讨。
岂无幽栖士,顾我林下笑。
会当採芝去,富贵曷足道。

后旬日雨止遂行至大成冈初见嵩少

宋代苏过

青山真似有情人,百里相迎列万屯。
积翠已堪供爽气,羣趋如欲避雄尊。
少宽眼界尘埃外,却视醯鸡井陌喧。
方信胸中有余地,青丘云梦不劳吞。

赠柳喜得嵩山法门自号嵩山老

唐代皎然

一见嵩山老,吾生恨太迟。
问君年几许,曾出上皇时。

赠柳喜得嵩山法门自号嵩山老(一作赠柳先生

唐代皎然

一见嵩山老,吾生恨太迟。问君年几许,曾出上皇时。

初见太行

宋代赵鼎臣

已作盐梅济时了,却收霖雨入山来。
当年富贵汾阳郭,异代功名相国裴。

初见白髮

唐代白居易

白髮生一茎,朝来明镜里。
勿言一茎少,满头从此始。
青山方远别,黄绶初从仕。
未料容鬓间,蹉跎忽如此。

初见淮山

宋代梅尧臣

游宦久去国,扁舟今始还。
朝来汴口望,喜见淮上山。
断岭碧峰出,平沙白鸟闲。
南归不厌远,况在水云间。

初见山花

宋代范成大

三日晴泥尚没几,几将风雨过年华。
湘东二月春才到,恰有山樱一树花。

初见庐山

宋代陆游

从军忆在梁州日,心拟西征草捷书。
铁马但思经太华,布帆何意拂匡庐。
计谋落落知谁许,功业悠悠定已疏。
尚喜东林寻旧社,月明清露湿芙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