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贾岛的诗 > 送天台僧

送天台僧

[唐代]:贾岛

远梦归华顶,扁舟背岳阳。寒蔬修净食,夜浪动禅床。
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身心无别念,馀习在诗章。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寒蔬:寒天生长的蔬菜;冬天食用的蔬菜。禅床:坐禅之床。

《送天台僧》赏析

  诗人贾岛早年曾经为僧,后虽还俗,但过去的蒲团生涯对他不能没有影响,他的诗中常出现的孤寒清寂,恬淡超然,也与此有密切的关系。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贾岛》一文中精辟地指出:“早年记忆中‘坐学白骨塔’、‘三更两鬓几枝雪,一念双峰四祖心’的禅味,不但是‘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月落看心次,云生闭目中’一类诗境的蓝本,而且是‘瀑布五尺仞,草堂瀑布边’,‘孤鸿来夜半,积雪在诸峰’,甚至‘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的渊源。”所以,同样是禅诗,贾岛与王维就往往不一样。如果说王维是幽静空明的话,贾岛就是枯寒苦瘦,这首诗的境界也恰好说明了这一点。这也就告诉读者,研究作家,不能脱离他的个性、经历,否则,难免隔靴搔痒。

  全诗前三联皆是诗人想象的这位天台僧人远去的情景。首联“远梦归华顶,扁舟背岳阳”中的“扁舟”直接地将天台僧一路孤寂的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背岳阳”点明了天台僧人的离去,即乘坐扁舟朝着背离岳阳的方向驶去,此处即交代出了诗人与天台僧送别的地点,又饱含了诗人对天台僧浓浓的赠别之情。颔联“寒蔬修静食,夜浪动禅床”是进一步想象天台僧在途中的情景,通过僧人的饮食与坐禅两个方面来表现出了僧人清心寡欲与孤寒清寂。颈联“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僧人这一路之中大雁相伴,孤峰相随,更有猿啼之声在耳畔萦绕。这句中,一个“孤”字,一个“霜”进一步升华了僧人孤寒清寂的形象。尾联“身心无别念,余习在诗章”,即说明了僧人的“心中无一物”,同时也是诗人的自比。

贾岛简介

唐代·贾岛的简介

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又名瘦岛,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 贾岛的诗(442篇) ► 贾岛的名句

猜你喜欢

送天台僧

唐代贾岛

远梦归华顶,扁舟背岳阳。寒蔬修净食,夜浪动禅床。
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身心无别念,馀习在诗章。

赠天台僧

唐代许棠

赤城霞外寺,不忘旧登年。
石上吟分海,楼中语近天。
重游空有梦,再隐定无缘。
独夜休行道,星辰静照禅。

赠天台僧

唐代江为

白髮经年复白眉,斋身多病已无机。
曾来越客留诗板,旧识蕃人送衲衣。
岩窦夜禅云树湿,石桥秋望海山微。
结庵更拟寻华顶,晚岁应容叩竹扉。
(见《四库珍本初集》本宋林师蒧《天台续集》卷下。
)(按:《天台续集》二卷,为林师蒧据宋李庚原本编成,所收「皆宋初迄宣、政间人之诗」〖《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七〗,清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卷四因据以录入。
其实,江为幷未入宋。
陶岳《五代史补》卷五、龙衮《江南野录》卷八、马令《南唐书》卷十四、陆游《南唐书》卷十二、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九七所载为传,均云为于南唐元宗时因事被诛。
其时宋尚未立国,作宋诗未当。
)。

送天台邦师

宋代杨杰

天台邦公,善琴与诗,时称僧之雄。
琴尽古意,诗得古风。
自云天圣景祐中,踪迹犹飘蓬。
大淮南北,长江西东。
人之奇者必就见,景之胜者多游从。
尔来五六载,不与当时同。
发白体且瘦,所适多疏慵。
却担一枝筇,归老天台峰。

送天台李守

宋代许应龙

天台罹洚水,平陆几成渊。
经理閲再禩,民瘼犹未痊。
将令田里安,须得牧守贤。
畴咨能俾乂,佥曰蓬莱仙。
君侯宽且明,履节金石坚。
吏事素精敏,公心无党偏。
分符膺重寄,为政将奚先。
租赋盍蠲减,狱讼无淹延。
姦黠须禁戢,阨穷当悯怜。
庶销愁嘆声,播作谣颂传。
使华闻有命,丹书下日边。
复使兹郡民,鼓舞戴二天。
政成彻丹扆,驿召归甘泉。
嗟予十载间,稠叠同班联。
学馆暨郎省,昕夕相周旋。
喜君驾朱轓,恨我违英躔。
同寅举饯觞,佳句联华牋。
枯肠强搜索,缀缉仅成篇。

送天台珪上人

宋代苏庠

雨暗蒹葭浦,烟青杨柳津。
有劳修月手,来访卧云人。
落笔向来事,无锥今岁贫。
故山何处是,落日大江滨。

送天台陈审中

宋代陆文圭

陈为台望族,不数谢与钱。
此以科甲贵,彼以婚姻连。
吾犹及乃祖,执鞭慕先贤。
乱后识严君,握手吾同年。
事功竟落落,世虑日日煎。
衣冠一不振,抱恨埋重泉。
君如丹凤雏,五采何翩翩。
久客沧江上,穷秋思浩然。
文运今再明,六甲一周天。
老我终白屋,看子收青毡。
浙水东西流,北风送南船。
赤城几日到,雁影夕阳边。

送天台进长老

宋代鲍当

尝闻台岭秀,积翠倚南天。
鹿下深溪饮,僧从绝岭禅。
浮尘满浮世,流水逐流泉。
人别归心切,瓶盂上客船。

送天台李令庭芝

宋代梅尧臣

吾闻天台久,未见天台状。去海知几里,去天知几丈。
峰岭隐与出,岩壑背与向。云雷反在下,泉暴反在上。
幽深无穷窥,杳渺无穷望。至险可悸栗,至怪可骇丧。
石桥弯长弓,跨绝弦未放。当时白道猷,平步入青嶂。
去为六百石,亦见志所尚。子欲广异闻,可以一寻访。

送天台则上人还浙东

宋代苏庠

溪南溪北鸟啼处,树头树底梅已空。
绝叹不如木上座,伴君千叠夕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