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着作赴西京寿安
[宋代]:梅尧臣
去作西畿令,当趋大尹庭。
闲寻前代迹,浄扫古槐厅。
未惯餐周粟,还应忆楚萍。
但逢花木处,知我昔常经。
去作西畿令,當趨大尹庭。
閑尋前代迹,浄掃古槐廳。
未慣餐周粟,還應憶楚萍。
但逢花木處,知我昔常經。
宋代·梅尧臣的简介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世称宛陵先生。梅询从子。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
► 梅尧臣的诗(3808篇) ► 梅尧臣的名句〕
宋代: 梅尧臣
去作西畿令,当趋大尹庭。
闲寻前代迹,浄扫古槐厅。
未惯餐周粟,还应忆楚萍。
但逢花木处,知我昔常经。
去作西畿令,當趨大尹庭。
閑尋前代迹,浄掃古槐廳。
未慣餐周粟,還應憶楚萍。
但逢花木處,知我昔常經。
宋代: 梅尧臣
去作西畿令,当趋大尹庭。闲寻前代迹,净扫古槐厅。
未惯餐周粟,还应忆楚萍。但逢花木处,知我昔常经。
去作西畿令,當趨大尹庭。閑尋前代迹,淨掃古槐廳。
未慣餐周粟,還應憶楚萍。但逢花木處,知我昔常經。
唐代: 岑参
燕子与百劳,一西复一东。
天空信寥廓,翔集何时同。
知己怅难遇,良朋非易逢。
怜君心相亲,与我家又通。
言笑日无度,书札凡几封。
湛湛万顷陂,森森千丈松。
不知有机巧,无事干心胸。
满堂皆酒徒,岂复羡王公。
早年抱将略,累岁依幕中。
昨者从淮西,归来奏边功。
承恩长乐殿,醉出明光宫。
逆旅悲寒蝉,客梦惊飞鸿。
发家见春草,却去闻秋风。
月色冷楚城,淮光透霜空。
各自务功业,当须激深衷。
别后能相思,何嗟山水重。
燕子與百勞,一西複一東。
天空信寥廓,翔集何時同。
知己怅難遇,良朋非易逢。
憐君心相親,與我家又通。
言笑日無度,書劄凡幾封。
湛湛萬頃陂,森森千丈松。
不知有機巧,無事幹心胸。
滿堂皆酒徒,豈複羨王公。
早年抱将略,累歲依幕中。
昨者從淮西,歸來奏邊功。
承恩長樂殿,醉出明光宮。
逆旅悲寒蟬,客夢驚飛鴻。
發家見春草,卻去聞秋風。
月色冷楚城,淮光透霜空。
各自務功業,當須激深衷。
别後能相思,何嗟山水重。
宋代: 司马光
古来都邑美,孰与雒阳先。
况复元侯贵,兼之从事贤。
玦离横阙塞,珠曲逗伊川。
慰眼登临乐,送君空惘然。
古來都邑美,孰與雒陽先。
況複元侯貴,兼之從事賢。
玦離橫阙塞,珠曲逗伊川。
慰眼登臨樂,送君空惘然。
宋代: 王安石
儿曹曾上洛城头,尚记清波绕驿流。
却想山川常在梦,可怜顔髮已惊秋。
辟书今日看君去,着籍长年嘆我留。
三十六峰应好在,寄声多谢欲来游。
兒曹曾上洛城頭,尚記清波繞驿流。
卻想山川常在夢,可憐顔髮已驚秋。
辟書今日看君去,着籍長年嘆我留。
三十六峰應好在,寄聲多謝欲來遊。
宋代: 陆游
大将上兵符,军容备扫除。
恭惟陛下圣,方采直臣书。
忽报分司去,还寻入幕初。
宗藩虽旧识,莫遣得亲疏。
大将上兵符,軍容備掃除。
恭惟陛下聖,方采直臣書。
忽報分司去,還尋入幕初。
宗藩雖舊識,莫遣得親疏。
宋代: 陆游
有越逾千载,何人不宦游。
向来惟一范,真足壮吾州。
高躅今谁继,先生独再留。
登堂吊兴废,想像气横秋。
有越逾千載,何人不宦遊。
向來惟一範,真足壯吾州。
高躅今誰繼,先生獨再留。
登堂吊興廢,想像氣橫秋。
宋代: 范纯仁
疏慵斋阁昼常扃,忽喜君来病魄醒。
走访禅山诸洞穴,醉吟词客旧林亭。
十年多难头俱白,四友相看眼共青。
别后新诗收满轴,芝兰虽远有余馨。
疏慵齋閣晝常扃,忽喜君來病魄醒。
走訪禅山諸洞穴,醉吟詞客舊林亭。
十年多難頭俱白,四友相看眼共青。
别後新詩收滿軸,芝蘭雖遠有餘馨。
宋代: 赵湘
暂辞芸阁伴,欲上海边城。
地近瀛洲见,山连越水迎。
驻帆寒草动,移旆晓霞明。
到日新题出,登高待雪晴。
暫辭芸閣伴,欲上海邊城。
地近瀛洲見,山連越水迎。
駐帆寒草動,移旆曉霞明。
到日新題出,登高待雪晴。
宋代: 王禹偁
五十升端揆,西郊任保釐。
偶抛三事重,未失百僚师。
府县威仪引,宫城管钥随。
粗官嫌出将,剧位是留司。
樱笋供筵馔,蜩蝉响路岐。
碧纱题壁处,昼锦下车时。
请雨摩腾塔,寻芳白傅祠。
维嵩过旧隠,禊洛赋新诗。
礼绝应悬榻,公余尚读碑。
留臺咨拜表,内殿列须知。
易退甘龙卧,难虚是凤池。
两京全咫尺,三入不参差。
康济荒年谷,风标饤座梨。
弼谐终在我,睠注更同谁。
温树阴犹在,甘棠影暂垂。
常濡玉堂笔,愿草白麻词。
五十升端揆,西郊任保釐。
偶抛三事重,未失百僚師。
府縣威儀引,宮城管鑰随。
粗官嫌出将,劇位是留司。
櫻筍供筵馔,蜩蟬響路岐。
碧紗題壁處,晝錦下車時。
請雨摩騰塔,尋芳白傅祠。
維嵩過舊隠,禊洛賦新詩。
禮絕應懸榻,公餘尚讀碑。
留臺咨拜表,内殿列須知。
易退甘龍卧,難虛是鳳池。
兩京全咫尺,三入不參差。
康濟荒年谷,風标饤座梨。
弼諧終在我,睠注更同誰。
溫樹陰猶在,甘棠影暫垂。
常濡玉堂筆,願草白麻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