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李石的诗 > 西堂前老松状如偃盖或云即摩顶松也松産茯苓为人窃去松今不存因栽数小松补其处书此诗壁上

西堂前老松状如偃盖或云即摩顶松也松産茯苓为人窃去松今不存因栽数小松补其处书此诗壁上

[宋代]:李石

阿师从何来,最是两肩苦。
一头载梵书,一头荷慈母。
至今江上松,东西随仰俯。
此松岂有情,摩顶记佛语。
松根白衣仙,日夜瑞光吐。
翩然紫霄上,蛰龙起雷雨。
我来悟前缘,父老指环堵。
风花即几席,经草随步武。
重栽渺生意,合抱阶尺土。
他年十八公,此地记初祖。

李石简介

宋代·李石的简介

李石。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李石的诗(549篇) ► 李石的名句

猜你喜欢

西堂前老松状如偃盖或云即摩顶松也松産茯苓为人窃去松今不存因栽数小松补其处书此诗壁上

宋代李石

阿师从何来,最是两肩苦。
一头载梵书,一头荷慈母。
至今江上松,东西随仰俯。
此松岂有情,摩顶记佛语。
松根白衣仙,日夜瑞光吐。
翩然紫霄上,蛰龙起雷雨。
我来悟前缘,父老指环堵。
风花即几席,经草随步武。
重栽渺生意,合抱阶尺土。
他年十八公,此地记初祖。

西堂前老松状如偃盖或云即摩顶松也松产茯苓

宋代李石

阿师从何来,最是两肩苦。
一头载梵书,一头荷慈母。
至今江上松,东西随仰俯。
此松岂有情,摩顶记佛语。
松根白衣仙,日夜瑞光吐。
翩然紫霄上,蛰龙起雷雨。
我来悟前缘,父老指环堵。
风花即几席,经草随步武。
重栽渺生意,合抱阶尺土。
他年十八公,此地记初祖。

题诗壁上

唐代冯友仁

唿号三谏信言难,义利分明一念间。
莫谓求名沽世誉,清风千古首阳山。

咏裕老菴前老松

宋代王韶

绿皮皱剥玉嶙峋,高节分明似古人。
解与干坤生气概,几因风雨长精神。
装添景物年年换,摆捭穷愁日日新。
惟有碧霄云里月,共君孤影最相亲。

尹子渐归华産茯苓若人形者赋以赠行

宋代梅尧臣

因归话茯苓,久着桐君籍。
成形得人物,具体存标格。
神岳畜粹和,寒松化膏液。
外凝石稜紫,内藴琼腴白。
千载忽旦暮,一朝成琥珀。
既莹毫芒分,不与蚊蚋隔。
拾芥曾未难,为器期增饰。
至珍行处稀,美价定多益。

明发鱼臺至古城或云即旧济州未详

宋代汪梦斗

箕斗澄晖缺月升,茅花夹毂雪中行。
晓风凛凛寒城冷,濠里荷钱无数生。

合浦愈上人以诗名岭外将访道南岳留诗壁上云

宋代苏轼

孤云出岫岂求伴,锡杖凌空自要飞。
为问庭松尚西指,不知老壮几年归。

过潍州驿,见蔡君谟题诗壁上云:「绰约新娇

宋代苏轼

长垂玉箸残妆脸,肯为金钗露指尖。
万斛闲愁何日尽,一分真态更难添。

西堂前双海棠花

宋代韩维

群芳敛色避妖妍,细叶柔条尽可怜。
明艷浓常因日暖,清香秘不许风传。
丽于宫锦如新濯,红甚山樱恐坠燃。
若使退之堂下有,不应长被五楸牵。

余家旧养二鹤今不复存因和林子长悼鹤长篇遂恻然有感口占二十八字

宋代虞俦

倏然尸解去何之,玄圃崑崙定不疑。
华表重来千载后,谁人不是冢纍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