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柴望的诗 > 江心寺

江心寺

[宋代]:柴望

寺比金焦彻夜开,一山恰似小蓬莱。
塔分两岸波中影,潮长三门石上苔。
遗老为言前日事,上皇曾渡此江来。
中流滚滚英雄恨,输与高僧入定回。

《江心寺》阅读及答案

江心寺①

柴望

寺比金焦②彻夜开,一山恰似小蓬莱。

塔分两岸波中影,潮长三门石③上苔。

遗老为言前日事,上皇曾渡此江来。

中流滚滚英雄恨,输与高僧入定回。

[注]作者在宋亡国以后不久所作。②金焦:指金山、焦山,原是南宋的江防要地。③三门:寺院大门,也称山门。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第二句写此处的小山,像海中的小蓬莱一样,“安然“立在江中。

B.第三句先写塔,塔势平分着沉浸在江心的山影,周围环境一片静透。

C.第四句再写潮水,潮涨时,山门石上的苔痕也浸在水中,景象极为壮观。

D.第六句是虚写,写遗老们谈论起往日上皇曾经避兵此地,渡过此江。

E.最后句以景结情,表达兴亡之痛,只能使高僧增加些难忘的哀思了。

15.全诗运笔委婉,多用暗示手法,请结合诗句对这一手法加以分析。

答案及解析:

14.CE   

15.(1)“金焦”句睛示江防不再存在,南宋经的江防要地,而今彻夜开放,江防不复存在。(2)“遗老”句暗示亡国之恨。从遗老口中,谈论起上皇,暗示复国的希望已很渺茫。(3)“输与”句暗示国运难回,江水东流,浸沉过英雄的泪水,而今只能使高僧增加些难忘的哀思,表明国事已无可挽回。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景象极为壮观”错,山门石上的苔痕也浸在水中,可见此处的荒寂。D.心情看似轻松,实则悲苦而沉重。E“最后句以景结情”错,应该是“中流滚滚英雄恨”这句诗诗以景结情。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手法的赏析。题干中说“诗运笔委婉,多用暗示手法”可从用典、象征、借景抒情等角度分析。结合诗下面的注释“作者在宋亡国以后不久所作”来把握情感。如“金焦”句睛示江防不再存在,南宋经的江防要地,而今彻夜开放,江防不复存在。“遗老”句暗示亡国之恨。从遗老口中,谈论起上皇,暗示复国的希望已很渺茫。“输与”句暗示国运难回,江水东流,浸沉过英雄的泪水,而今只能使高僧增加些难忘的哀思,表明国事已无可挽回。

柴望简介

宋代·柴望的简介

柴望(一二一二~一二八○),字仲山,号秋堂,又号归田,江山(今属浙江)人。理宗嘉熙间为太学上舍生。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元旦日食,诏求直言,上《丙丁龟鑑》,忤时相意,诏下临安狱,临安尹赵与{...〔► 柴望的诗(70篇) ► 柴望的名句

猜你喜欢

江心寺

宋代林景熙

佛借龙宫五百年,平分城树与村烟。
丛林忽涌中流地,双塔曾擎半壁天。
石色带云笼客袖,磬声和月落渔船。
袈袍不限侵门水,十载何人坐象筵。

江心寺

宋代包恢

心无倚着绝沉浮,力破回澜岿独留。
远过金山推碧玉,屹如砥柱立中流。
木犹桂在月中植,人似身来镜里游。
况是清秋方净练,真成银汉着孤舟。

江心寺

宋代陈某

谁把袈裟筑半峰,倚云楼阁打天钟。
东西塔上自分屿,风雨声中忽见龙。
隔岸愁吹孤戍角,归鸦寒立夕阳松。
旧时行殿成荒土,烟草萋萋暝色重。

江心寺

宋代柴望

寺比金焦彻夜开,一山恰似小蓬莱。
塔分两岸波中影,潮长三门石上苔。
遗老为言前日事,上皇曾渡此江来。
中流滚滚英雄恨,输与高僧入定回。

题江心寺

宋代许及之

屹立中川屿,江行结斗城。
千滩界岩下,两塔涌波擎。
布地有沙涨,中天惟月明。
清宵挠禅定,端是棹歌声。

题江心寺

宋代翁卷

名与金山并,僧言景更幽。
寺无双屿近,地占一江浮。
曾是龙为宅,还疑蜃吐楼。
他乡远归者,望此得停舟。

题江心寺

宋代释元肇

晏岁着脚来东瓯,始觉坤轴东南浮。
百川同归无异味,有如天子朝诸侯。
何年飞落两巨石,孤撑骯脏分江流。
初疑鍊失女娲手,又恐鰲脱任公鈎。
冯夷海若不敢有,涌出精舍中连洲。
楼高百尺蜃吐气,塔耸双角龙昂头。
蒲牢撞撞鼍坎坎,潮声衮衮风飕飕。
妙高峯顶德云住,海门山上焦公留。
长淮在望铁瓮近,大浪不洗英雄愁。
孰知隶古百粤地,今为礼乐衣冠州。
池塘春草年年绿,谢公胜事遗江楼。
蓝田无颣蟾驾夜,黄金作颗人家秋。
客帆渺茫拂辰极,渔舠散漫同凫鸥。
丽天红日记初浴,五云扶上烟氛收。
孤臣涕泗如此水,恨不从帝崆峒游。

过江心寺

宋代葛绍体

寺带长江山作围,塔峯相对立涟漪。
好风吹浪舟行急,正是午潮初长时。

题江心寺

宋代徐照

两寺今为一,僧多外国人。
流来天际水,截断世间尘。
鸦宿腥林径,龙归损塔轮。
却疑成片石,曾坐谢公身。

舣舟江心寺

宋代谢翱

数声清磬出晴暮,落木人家散烟雾。
风送年年江上潮,白云生根吹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