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宋代]:[!--writer--]

野人献竹

《竹》阅读及答案

竹①

苏轼

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

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

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

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

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注】①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苏轼因作诗批评新法而身陷囹圄,见窗外竹枝摇曳,有所感触,写下此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句写初秋时节南风吹起,为后文描写风中的竹子创设了具体的环境,也点出了写作缘起。

B.第二句以一个“乱”字写出竹子受风摆布、颠来簸去的情态,也反映了诗人此时的处境。

C.五、六句不仅描写了当时风雪交加的自然环境,还借物抒怀表现了诗人决不妥协的人生追求。

D.七、八句写风霁之后竹子安然自若,颇有“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心境。

E.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表达技巧,将风中竹子的声音、风后竹子的姿态形象地表现出来。

15.诗歌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14.CE   

15.①菊与竹互相映衬,表现诗人坚守气节的情怀。②对故乡“篱菊”荒废的担心,表达故园之思。③用陶渊明的典故,流露出归隐的思绪。

14.试题分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C项,“描写了当时风雪交加的自然环境”错,此处的“风雪”并非是自然界的风雪,首句的“南风”表明是夏天。E项,“夸张”错,文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

15.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简要赏析诗歌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后四句通过菊与竹,来表现诗人坚守气节的品质,“秋雨荒篱菊”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篱菊”荒废的担心,背后传达的是思乡之情。这句化用陶渊明的诗句,也暗含归隐之意。

[!--writer--]简介

宋代·[!--writer--]的简介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 [!--writer--]的诗(4428篇) ► [!--writer--]的名句

猜你喜欢

信息提示





信息提示

系统限制的搜索关键字只能在 6~127 个字符之间

如果您的浏览器没有自动跳转,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