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孟浩然的诗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唐代]: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螟。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夕阳越过了西边的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暗静寂。
月照松林更觉夜晚清凉,风声泉声共鸣分外清晰。
山中砍柴人差不多走尽,烟霭中鸟儿刚归巢安息。
丁大约定今晚来寺住宿,独自抚琴站在山路等你。

注释:
①度:过、落。壑:山谷。倏:一下子。
②满清听:满耳都是清脆的响声。
③樵人:砍柴的人。烟:炊烟和雾霭。一作“磴”。
④之:此。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宿来:一作“未来”。孤琴:一作“孤宿”,或作“携琴”。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山中等候友人到来而友人仍不至时的情景。前六句展示了山寺一带黄昏时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人先后描绘夕阳西下、群壑昏暝、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归尽、烟鸟栖定等生动的意象,渲染环境气氛。随着景致的流动,时间在暗中转换,环境越来越清幽。孟浩然在山水诗中,很善于表现自然景物在时间中的运动变化。山区寻常的景物,一经作者妙笔点染,便构成一幅清丽幽美的图画。

  这首诗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形象,不仅仅准确地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态特征,而且融统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特别是“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见泉而感山幽,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全部感受,很有韵味。全篇前六句都是融情入景,到了第七句,才点出“之子期宿来”,然后在第八字再点出一个“候”字。“孤琴候萝径”,以“孤”修饰琴,更添了孤清之感。

  孤琴的形象,兼有期待知音之意。而用“萝”字修饰“径”,也似有意似无意地反衬诗人的孤独。因为藤萝总是互相攀援、枝蔓交错地群生的。这一句诗,在整幅山居秋夜幽寂清冷的景物背景上,生动地勾勒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使人如见这位风神散朗的诗人,抱着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的萝径上,望眼欲穿地期盼友人的到来。诗的收尾非常精彩,使诗人深情期待知音的形象如在读者眼前。

  扎看起来,前六句是写景,只有结尾两句写候友。其实不然,诗从一开始就在写候友,不过诗人暗藏在景物中,没有露面罢了。前六句看起来是无人之境,实际上是有人之境。“群壑倏已暝”是诗人看到的,“松月生夜凉”是诗人感到的,“风泉满清听”是诗人的感觉,“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也是诗人看到的。透过这些诗句,可想而知诗人候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待读到“孤琴候萝径”,暗藏在景物中的人,与抚琴候友的人迭在一起,形象蓦地活起来,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全诗色彩不断变幻,景物描写十分清幽,语言含蓄委婉却不失韵味。“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是此诗名句。

孟浩然简介

唐代·孟浩然的简介

孟浩然 孟浩然(公元689——公元740),本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 孟浩然的诗(379篇) ► 孟浩然的名句

猜你喜欢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唐代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螟。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唐代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羣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迳。

访范师山房

宋代李石

野不山围合,春生物自欣。
溪声如听雨,松色欲摩云。
谢客推门入,支郎半坐分。
林间携小队,不敢散鸦群。

题朱鍊师山房

唐代王昌龄

叩齿焚香出世尘,斋坛鸣磬步虚人。
百花仙酝能留客,一饭胡麻度几春。

题朱炼师山房

唐代王昌龄

叩齿焚香出世尘,斋坛鸣磐步虚人。
百花仙酝能留客,一饭胡麻度几春。

宿诚禅师山房题赠

唐代白居易

不出孤峰上,人间四十秋。视身如传舍,阅世任东流。
法为因缘立,心从次第修。中宵问真偈,有住是吾忧。

同王九题就师山房

唐代孟浩然

晚憩支公室,故人逢右军。轩窗避炎暑,翰墨动新文。
竹蔽檐前日,雨随阶下云。周游清荫遍,吟卧夕阳曛。
江静棹歌歇,溪深樵语闻。归途未忍去,携手恋清芬。

宿诚禅师山房题赠二首

唐代刘禹锡

宴坐白云端,清江直下看。来人望金刹,讲席绕香坛。
虎啸夜林动,鼍鸣秋涧寒。众音徒起灭,心在净中观。
不出孤峰上,人间四十秋。视身如传舍,阅世似东流。
法为因缘立,心从次第修。中宵问真偈,有住是吾忧。

宿诚禅师山房题赠二首 一

唐代刘禹锡

宴坐白云端,清江直下看。
来人望金剎,讲席绕香坛。
虎啸夜林动,鼍鸣秋涧寒。
衆音徒起灭,心在净中观。

宿诚禅师山房题赠二首 二

唐代刘禹锡

不出孤峰上,人间四十秋。
视身如传舍,阅世似东流。
法为因缘立,心从次第修。
中宵问真偈,有住是吾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