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于鹄的诗 > 古词三首

古词三首

[唐代]:于鹄

素丝带金地,窗间掬飞尘。偷得凤凰钗,门前乞行人。
新长青丝发,哑哑言语黠。随人敲铜镜,街头救明月。
东家新长儿,与妾同时生。并长两心熟,到大相呼名。

《古词三首》赏析

  从李白《长干行》等诗中可以知道,唐时江南的商业城市,市井风俗是开化而淳朴的,男女孩童可以一同玩耍,不必设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写的就是这样一种情景。于鹄这首《古词·东家新长儿》,也反映着这样一种生活现实。

  这首诗未用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而取第一人称的“代言”体裁。一位少女提起她的东家少年,似乎全是没紧要的话语,却语语饱含热情,说来十分天真动人。

  少女首先提到双方同岁的事实,“东家新长儿,与妾同时生”。通常看来,这不过是寻常巧合而已。

  但这寻常巧合由少女津津道来,却包含一种字面所无的意味。每当强调两个人之间牢不可破的情谊时,人们常说“虽然不能同生,也要共死。”似乎两人情同手足而不同生,乃是一种遗憾。而男女同岁,似乎还暗示着某种天缘奇遇。

  其次,她又提到“并长——两心熟”。“并长”二字是高度概括的,其中含有足以让人终生回忆的事实:两家关系良好,彼此长期共同游戏,形影相随,有时恼了,一会儿又好了。童年的回忆对任何人都是美好的,童年的伙伴感情也特别亲密,尤其是一男一女之间。“两心熟”,就不光是形影相随而已,而是知心体己,知疼着热。在少时是两小无猜,长成就容易萌生出爱峦。所谓“天涯海角觅知音”“两心熟”是很重要的条件。

  最后一句提到的事实更平常,也更微妙:“到大相呼名。”因为自幼以名相呼,沿以成习,长大仍然这样称呼,本是平常不过的事,改称倒恰恰是引人注意的变化。另一方面,人际间的称呼,又暗示着双方的亲疏关系,大有考究。越是文明礼貌的称呼,越适合于陌生的人;关系密切,称呼反倒随便。至于“相呼名”,更是别有一层亲昵的感觉。

  短短四句只说着不打紧的话,却处处溢泄出一种青梅竹马之情。此外,诗中两次提到年龄的增长,即“新长”和“到大”,也不容轻易放过。男“新长”而女已大,这个变化不仅仅是属于生理的。男女孩童的友爱,和少男少女的感情,其间有质的区别。

  “到大”之后,再好的男女也须疏远,这是受社会文化环境制约的,并不以会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当《古词》的女主人公在心中叨念东家少年——往昔的小伙伴——的时候,或许也感到了这种微妙的变化吧。他们虽然仍沿袭着以名相呼,却不免经常要以礼相见了。

  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今昔之感,就没有什么必要对往事津津乐道了。

  这首诗的语言浅近,著色素淡,但取材巧妙。民谣说:“无郎无姊不成歌”。可见情歌总是很动人的。这首诗并不明言爱情,就此而言可以说是“无郎无姊”,但这种欲言又止、处于萌芽状态的爱情,却风度绝妙。

于鹄简介

唐代·于鹄的简介

于鹄 于鹄(hú),唐代诗人(约唐代宗大历年间至唐德宗贞元年间前后在世)。生卒年(?—814?),生平及字号不详。代宗大历、德宗间中间久居长安,应举不第,后隐居汉阳。贞元中历佐山南东道、荆南节...〔► 于鹄的诗(92篇) ► 于鹄的名句

猜你喜欢

古词三首

唐代于鹄

素丝带金地,窗间掬飞尘。偷得凤凰钗,门前乞行人。
新长青丝发,哑哑言语黠。随人敲铜镜,街头救明月。
东家新长儿,与妾同时生。并长两心熟,到大相呼名。

古词三首 三

唐代于鹄

东家新长儿,与妾同时生。
竝长两心熟,到大相唿名。

古词三首 一

唐代于鹄

素丝带金地,窗间掬飞尘。
偷得凤凰钗,门前乞行人。

古词三首 二

唐代于鹄

新长青丝髮,哑哑言语黠。
随人敲铜镜,街头救明月。

秋词三首 其一

宋代陆游

东吴七月暑未艾,川云忽兴天昼晦。
蔽空雨点弩发机,平地成渠屋穿背。
早禾玉粒自天泻,村北村南喧地碓。
大牲如阜酒如江,相唤龙祠作秋赛。

秋词三首 其三

宋代陆游

蓐收功成将整驾,万顷黄云收晚稼。
公私逋负一洗空,怀抱喜看儿娅姹。
从来婚聘不出乡,长自东家适西舍。
年丰人乐我作诗,朝耕夜织谁能画。

秋词三首 其二

宋代陆游

八月暑退凉风生,家家场中打稻声。
穗多粒饱三倍熟,车轴压折人肩頳。
常年县符闹如雨,道上即今无吏行。
乡闾老稚迭歌舞,竈釜日餍猪羊烹。

戌妇词三首

宋代刘克庄

九月严霜塞下飞。连营回首望寒衣。
将军纵上移屯奏,无柰公卿半是非。

戌妇词三首

宋代刘克庄

昨日人回问塞垣,阵前多有未招魂。
营司不许分明哭,寒月家家照泪痕。

戌妇词三首

宋代刘克庄

织锦为书寄雁飞,功名从古恨无机。
良人白首沙场里,何日封侯建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