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

[唐代]:温庭筠

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野船著岸偎春草,
水鸟带波飞夕阳。芦叶有声疑雾雨,浪花无际似潇湘。
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南湖:指镜湖,即今浙江绍兴的鉴湖。槛(jiàn):指上下四方加板的船,而非通常所指临水有栏杆的建筑。一说指栏杆,似指湖边台榭上的栏杆,亦泛指台榭。翻翻:形容叶子随风飘动之状。菱荇:二者皆为可食用的水生植物。回塘:曲折回绕的池塘。此指镜湖边上的池塘。
②飞夕阳:即“夕阳飞”的倒装,意谓在夕阳下飞。
③雾雨:蒙蒙细雨。潇湘:原指湘江与潇水,此指湘江。
④篷艇:即篷船。篷,一作“蓬”;艇,一作“顶”。东归客:指作者自己。归,一作“游”。楚乡:指作者在吴地(吴被楚灭,故又称楚地)太湖附近的旧乡。

译文:
南湖上微风入槛习习生凉,随风飘动的菱荇叶子遍满池塘。
野船紧靠在春草丛生的岸边;水鸟带着波光在夕阳下飞翔。
风吹芦叶飒飒作响疑是天在下雨;浪花无边无际很像洞庭风光。
整天看着篷船飘荡在湖上,我这东归客不禁想起太湖边的故乡。

《南湖》赏析

  此诗前三联均写舟中所见南湖景色,而“湖上微风”四字实为所有景物特征之根由。举凡“入槛凉”之触觉感受,“翻翻菱荇”“野船着岸”“水鸟带波”“浪花无际”之视觉感受,“芦叶有声”之听觉感受,均缘“湖上微波”而生。而“浪花无际”一句又暗递到尾联“忆楚乡”。盖因诗人之旧乡即在烟波浩渺之太湖滨,故见此“浪花无际”之南湖遂自然引起对“楚乡”之思忆。

  诗人在遣词用字上颇见功力。颔联出句中的“野”字用得好,像是刻意凝练过才下笔的,其中透着一股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意蕴,而温庭筠之所以客居他乡,正是被俗事所扰。温庭筠笔下多次出现类似这般适于隐逸的景物,可见他对野趣是颇有眷恋的。还有“偎”字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小船轻倚着长满青草的湖岸时的温馨、静谧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喜爱之情。对句的“带”字生动形象地写出水鸟伴着余晖从水面飞掠而过的轻灵(轻盈)的动态美,使整幅画面活泼灵动。

  颈联的“疑”“似”二字有传神之妙,以虚托实,更见南湖景色之美。“疑”字用得尤为传神,蒙蒙如雾霭之雨仍嫌太大,故用“疑”字更进一步的将雨“细”化,细到只能闻声,不能辨形的程度。古代文学中,常有将动词用作形容词的,然而若使读者可以明显感觉到词性的转变,则雕凿之迹显矣,实非上品;而观温庭筠此“疑”字的用法,词性未变,但却有形容词之效,极妙。

  此诗风格清丽流美,写景如画,诗句于平淡之中见新奇,其中“水鸟”句和“芦叶”句尤为出色,宛然一幅颇富动态、明媚秀丽的春景图。

温庭筠简介

唐代·温庭筠的简介

温庭筠 温庭筠(yún)(约812 — 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天山西省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精通...〔► 温庭筠的诗(537篇) ► 温庭筠的名句

猜你喜欢

南湖

宋代白玉蟾

已拾诗盈箧,犹如酒满船。
湖光清似镜,俯仰两青天。

南湖

宋代张镃

胸中诗本悭,天教专一壑。
万景休坌来,老夫重然诺。

南湖

宋代陶弼

宁越佳山水,南湖水浅清。
暗泉通古庙,凉气入军城。
有禁鱼常乐,无机鸟不惊。
远蕃

南湖

宋代赵汝谈

每忆西湖上,青帘卖酒亭。
柳条鱼颊翠,花片马蹄馨。
寒食经行路,晴窗入梦屏。
因循春又晚,风絮搅空冥。

南湖

唐代朱庆余

湖上微风小槛凉,翻翻菱荇满迴塘。
野船着岸入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
芦叶有声疑露雨,浪花无际似潇湘。
飘然蓬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南湖

唐代朱庆馀

湖上微风小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野船著岸入春草,
水鸟带波飞夕阳。芦叶有声疑露雨,浪花无际似潇湘。
飘然蓬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南湖

宋代赵廱

每忆南湖上,青帘卖酒亭。
柳条鱼颊翠,花片马蹄馨。
寒食经行路,晴窗入梦屏。
因循春又晚,风紧搅空冥。

南湖

宋代龚大明

梅霖初歇水平湖,湖上青山展画图。
更著楼台相掩映,风流端不减西湖。

南湖

宋代曾季貍

葛巾藜杖兴何长,为爱南湖六月凉。
雨在山头作云气,风来水面散荷香。
登临稍喜市声远,徙倚犹嫌归兴忙。
后日重来携枕簟,不妨午梦到斜阳。

南湖

唐代温庭筠

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野船著岸偎春草,
水鸟带波飞夕阳。芦叶有声疑雾雨,浪花无际似潇湘。
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