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綦毋潜的诗 > 宿龙兴寺

宿龙兴寺

[唐代]:綦毋潜

香刹夜忘归,松青古殿扉。
灯明方丈室,珠系比丘衣。
白日传心静,青莲喻法微。
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飞。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香刹:寺院。此指龙兴寺。忘归:忘返。
②方丈室:指寺院住持的居室。比丘:和尚。
③心:禅心。青莲:青色莲花,佛书中多喻眼睛。喻法:用事例比喻来讲佛法。
④天花:天女所散之花。

译文:
造访龙兴寺,夜深忘记了归去;青青古松树,掩映佛殿的大门。
方丈室里宽敞干净,灯火通亮;和尚披衣系着佛珠,吟诵诗文。
心地像阳光般明亮,纯洁透明;佛法如莲花般圣洁,微妙清静。
天女撒下的花朵,飘落佛前;衔花翻飞的鸟儿,离去无声。

《宿龙兴寺》赏析

  此诗写龙兴寺环境清凉寂静,寺内的僧人善良勤勉,日夜为香客祈福,对佛法的钻研很勤奋。诗人具体通过“灯明方丈室”、“青莲喻法微”来点明。作为辅助,诗人用了“珠系比丘衣”、“白日传心净”两个句子,逻辑上很严密。为了展现龙兴寺环境的优美,诗人用到了对比这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殿内是低低的诵经声,殿外却有山禽自由来去。俗话里常用“门可罗雀”形容人家的偏僻冷清,这里诗人就用“处处衔鸟飞”来写照寺内庭园中的清静。佛门之内不得喧哗吵闹是常理,用易于明白的修辞来表现其实也显露了诗人的修养,这样写寺庙是很妥当的。当然如果这里把“处处衔鸟飞”理解成是与僧人心静之态做对比,更突出了龙兴寺和尚的修为,也是可以的。

  有寺无僧不成灵静,有僧无寺不成雅意。龙兴寺既有古刹的风貌,又有修行高深的僧侣,所以自有其不同凡响之处。

《宿龙兴寺》鉴赏

[注释](1)龙兴寺:在今湖南省零陵县西南。(2)香刹:寺院。此指龙兴寺。(3)比丘:和尚。(4)心:禅心。(5)青莲:青色莲花,佛书中多喻眼睛。喻法:用事例比喻来讲佛法。(6)天花:天女所散之花。

[译文]白日游览龙兴寺,晚上竟忘了回归,寺庙门外的松树林中吹来阵阵清风。灯活明亮照满禅堂,佛珠系在念经和尚的衲衣上。僧侣们的心境像白日一样明亮清静,佛法精微像眼睛一样纯洁干净。天女所散之花飘落不尽,处处都有鸟儿衔着天上飞。

綦毋潜简介

唐代·綦毋潜的简介

綦毋潜 綦毋潜(生卒年不详),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诗人。约开元十四年(约726年)前后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右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綦毋...〔► 綦毋潜的诗(30篇) ► 綦毋潜的名句

猜你喜欢

宿龙兴寺

唐代綦毋潜

香刹夜忘归,松青古殿扉。
灯明方丈室,珠系比丘衣。
白日传心静,青莲喻法微。
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飞。

大都遇平江龙兴寺僧闲上,座话唐綦毋潜宿龙

元代赵孟頫

闻说龙兴寺,多年未款扉。
风林发松籁,雨砌长苔衣。
殿古灯光定,房深磬韵微。
秋风动归兴,一锡向空飞。

龙兴寺

宋代杨备

高剎长幡敞凈居,方袍圆笠照通渠。
龙兴旧额加新榜,不见金轮皇帝书。

题龙兴寺

唐代薛能

高户列禅房,松门到上方。像开祇树岭,人施蜀城香。
地遍磷磷石,江移孑孑樯。林僧语不尽,身役事梁王。

龙兴寺阁

宋代吕颐浩

危梯凌碧空,不与廛闾通。
朝烟翳高栋,霭霭犹从龙。
遥睇辨沧海,纵观分岱宗。
常山与马耳,歷歷在目中。
良时无停景,远宦如飘蓬。
汨没困簿领,何以舒心胸。
公余频登临,勿使酒樽空。
行看五六月,下视零雨濛。

游龙兴寺

宋代韩维

空庭落叶赤,联步得幽寻。
苏剥残碑字,尘昏古象金。
菊烟凄晚秀,松日淡秋阴。
南阳风埃满,禅关只自深。

登龙兴寺阁

唐代孟浩然

阁道乘空出,披轩远目开。
逶迤见江势,客至屡缘回。
兹郡何填委,遥山复几哉!
苍苍皆草木,处处尽楼台。
骤雨一阳散,行舟四海来。
鸟归余兴远,周览更徘徊。

南龙兴寺残雪

唐代白居易

南龙兴寺春晴后,缓步徐吟绕四廊。
老趁风花应不称,闲寻松雪正相当。
吏人引从多乘舆,宾客逢迎少下堂。
不拟人间更求事,些些疏懒亦何妨。

真定龙兴寺阁

元代杨云鹏

插天飞构郁嵯峨,栏角涛声转暮河。孤鸟去边沧渚阔,落霞明处碧山多。

伤时未遂陈三策,吊古犹堪赋《九歌》。安得天丁挽天汉,倒倾京洛洗干戈。

龙兴寺思橘轩

元代释妙声

橘子熟时天雨霜,翰林曾宿赞公房。

只今纵有黄金实,安得登之白玉堂。

作颂向来悲楚客,题书何处觅韦郎。

孝思喜有文孙在,犹解开轩咏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