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在秋夜行舟于耒阳溪上。清幽的溪山景色,触动诗人的情怀,由此产生淡淡的旅愁。与《浈阳峡》相比较,诗人更着意融情入景。全诗几乎句句写景,结尾才以一个“愁”字,画龙点睛般点出题旨。但诗中的明月、溪声、岚气、霜华、猿啼,无不浸透着诗人的愁情。可以说,情与景高度融合,浑然一体,构成清幽的意境。张九龄这几首山水诗,写景状物精细工丽,侧重于客观的刻画,由景物触发的情思没有借直接倾诉和议论表达,而是融情于景。情景契合,在艺术技巧上,受谢灵运影响的痕迹较重,显示了六朝山水诗向盛唐山水诗过渡的迹象。
从写景的角度来看,这首《耒阳溪夜行》,体现了陶渊明对张九龄的影响。张九龄一生积极入世,他没有田园隐居的闲情逸致。但他却吸取了陶渊明田园诗对景物的描绘求神似而不拘泥形似,重意轻象、尚浑整不尚工细的艺术表现手法,将它们运用到山水诗的创作中。这首诗对明月、岭树、溪声、岚气、霜华,猿声的描绘,只以简练的笔触,轻淡地点染,并未作具体、细致、逼真的刻画,色彩也是淡淡的,却产生了高度传神达意的艺术效果。
唐代·张九龄的简介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
► 张九龄的诗(259篇) ► 张九龄的名句〕
唐代: 张九龄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
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乘夕棹歸舟,緣源路轉幽。月明看嶺樹,風靜聽溪流。
岚氣船間入,霜華衣上浮。猿聲雖此夜,不是别家愁。
唐代: 戎昱
乘夕棹归舟,缘源二转幽。
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
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
猨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乘夕棹歸舟,緣源二轉幽。
月明看嶺樹,風靜聽溪流。
岚氣船間入,霜華衣上浮。
猨聲雖此夜,不是别家愁。
唐代: 戎昱
乘夕棹归舟,缘源二转幽。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
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乘夕棹歸舟,緣源二轉幽。月明看嶺樹,風靜聽溪流。
岚氣船間入,霜華衣上浮。猿聲雖此夜,不是别家愁。
唐代: 崔道融
积雪消来溪水宽,满楼明月碎琅。
渔人抛得钓筒尽,却放轻舟下急滩。
積雪消來溪水寬,滿樓明月碎琅。
漁人抛得釣筒盡,卻放輕舟下急灘。
唐代: 顾况
何草乏灵姿,无山不孤绝。我行虽云蹇,偶胜聊换节。
上界浮中流,光响洞明灭。晚禽曝霜羽,寒鱼依石发。
自有无还心,隔波望松雪。
何草乏靈姿,無山不孤絕。我行雖雲蹇,偶勝聊換節。
上界浮中流,光響洞明滅。晚禽曝霜羽,寒魚依石發。
自有無還心,隔波望松雪。
唐代: 李白
澁滩鸣嘈嘈,两山足猨猱。
白波若卷雪,侧足不容舠。
渔子与舟人,撑折万张篙。
澁灘鳴嘈嘈,兩山足猨猱。
白波若卷雪,側足不容舠。
漁子與舟人,撐折萬張篙。
唐代: 李白
涩滩鸣嘈嘈,两山足猿猱。白波若卷雪,侧足不容舠。
渔子与舟人,撑折万张篙。
澀灘鳴嘈嘈,兩山足猿猱。白波若卷雪,側足不容舠。
漁子與舟人,撐折萬張篙。
元代: 陈旅
宿雨散层巘,林麓翳烟霏。遥山断复连,川上初昕微。
我昔困行役,溧阳秋未归。幽子乔松流,邂逅启郊扉。
抚景正若此,别离嗟愿违。览卷遂终日,溪云欲生衣。
宿雨散層巘,林麓翳煙霏。遙山斷複連,川上初昕微。
我昔困行役,溧陽秋未歸。幽子喬松流,邂逅啟郊扉。
撫景正若此,别離嗟願違。覽卷遂終日,溪雲欲生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