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寺天祚二年联句
[唐代]:徐知证
古殿巍峩镇碧峯,晋朝灵应显神踪。
林间野鸟惊朝梵,岭上孤猿听晓钟。
蝶恋半岩花灼灼,鹿眠深谷草茸茸。
游僧驻锡心皆佛,老树擎烟势似龙。
竹荫禅扃青霭合,岚蒸幽迳绿苔封。
老来欲脱尘寰境,闲访空关不厌重。
(《永乐大典》六六九七江字韵引《九江府志》,又六六九九引《江州志》)(〖1〗《吉石庵丛书》本《庐山记》收此诗,为徐知证及其僚属虔修、孟拱辰等七人联句之作。
又此处所录亦未完。
另详《全唐诗续拾》卷四三。
)。
古殿巍峩鎮碧峯,晉朝靈應顯神蹤。
林間野鳥驚朝梵,嶺上孤猿聽曉鐘。
蝶戀半岩花灼灼,鹿眠深谷草茸茸。
遊僧駐錫心皆佛,老樹擎煙勢似龍。
竹蔭禅扃青霭合,岚蒸幽迳綠苔封。
老來欲脫塵寰境,閑訪空關不厭重。
(《永樂大典》六六九七江字韻引《九江府志》,又六六九九引《江州志》)(〖1〗《吉石庵叢書》本《廬山記》收此詩,為徐知證及其僚屬虔修、孟拱辰等七人聯句之作。
又此處所錄亦未完。
另詳《全唐詩續拾》卷四三。
)。
唐代·徐知证的简介
知证,徐温第五子也。在吴,歷州刺史至节度使。李氏受禅,封江王,改魏王。至元宗之世,尤见优礼。年四十三卒。(《全唐诗续补遗》卷十五录徐知证诗,无事迹。今据马氏《南唐书》卷八、《...〔
► 徐知证的诗(2篇) ► 徐知证的名句〕
唐代: 徐知证
古殿巍峩镇碧峯,晋朝灵应显神踪。
林间野鸟惊朝梵,岭上孤猿听晓钟。
蝶恋半岩花灼灼,鹿眠深谷草茸茸。
游僧驻锡心皆佛,老树擎烟势似龙。
竹荫禅扃青霭合,岚蒸幽迳绿苔封。
老来欲脱尘寰境,闲访空关不厌重。
(《永乐大典》六六九七江字韵引《九江府志》,又六六九九引《江州志》)(〖1〗《吉石庵丛书》本《庐山记》收此诗,为徐知证及其僚属虔修、孟拱辰等七人联句之作。
又此处所录亦未完。
另详《全唐诗续拾》卷四三。
)。
古殿巍峩鎮碧峯,晉朝靈應顯神蹤。
林間野鳥驚朝梵,嶺上孤猿聽曉鐘。
蝶戀半岩花灼灼,鹿眠深谷草茸茸。
遊僧駐錫心皆佛,老樹擎煙勢似龍。
竹蔭禅扃青霭合,岚蒸幽迳綠苔封。
老來欲脫塵寰境,閑訪空關不厭重。
(《永樂大典》六六九七江字韻引《九江府志》,又六六九九引《江州志》)(〖1〗《吉石庵叢書》本《廬山記》收此詩,為徐知證及其僚屬虔修、孟拱辰等七人聯句之作。
又此處所錄亦未完。
另詳《全唐詩續拾》卷四三。
)。
唐代: 徐知证
(徐知证虔修李玄李□王三□孟拱辰〖《崇文总目》卷五有《孟拱辰文集》三卷。
《宋史·艺文志》作《凤苑集》〗钟敬伦〖《全唐诗》无虔修等六人诗〗)古殿巍峨镇碧峰,晋朝灵应显神踪。
林间野鸟惊寅(《大典》作「朝」)梵,岭上孤猿听晚(《大典》作「晓」)钟。
(节度使[特]〖时〗进检校太尉平章事徐知证。
)鴈[□]冷云生晓槛,虎溪秋月照寒松。
(赐紫僧虔修。
)香飞宝殿笼金像,桧倚松窗覆玉容。
(道士李玄。
)蝶恋半岩花灼灼,鹿眠深谷草茸茸。
(观察推官赐紫金鱼袋李□。
)游僧驻锡心皆佛,老树擎烟势似龙。
(观察推官赐绯鱼袋王三□。
)竹荫禅扉(《大典》作「扃」)青霭合,岚(《大典》作「风」)蒸幽(李壁引作「山」)迳绿苔封。
(司理参军掌表奏孟拱辰。
)流泉遶砌清声远,列巘趍门更憧憧。
高吟况爱无尘境(《大典》作「老来欲脱尘寰境」),吟(《大典》作「闲」)访空关不厌重。
(管[勾]〖旬〗官赐紫金鱼袋钟敬伦(钟)。
见《吉石盦丛书》本影印日本高山寺藏宋钞陈舜俞《庐山记》卷四。
)(按:诗末原题一行云:「天祚二年三月十六日偶与幕客门馆僧闲游联题。
」《全唐诗续补遗》卷十五据《永乐大典》卷六六九七引《九江府志》、卷六六九九引《江州志》收本诗,题作《东林寺天祚二年联句》,缺第三、第四、第八联,又联句者姓名均不着明,统归知证名下,实误。
异文颇多,已出校。
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卷二八《和蔡枢密种山药》注引徐知证《枣林联句》「岚蒸山径绿苔封」一句。
「枣林」为「东林」之误。
其余校改,所据为罗振玉《殷礼在斯堂丛书》校排本《庐山记》、同人《贞松老人遗稿·〈庐山记〉校勘记》,罗氏曾参据日本元禄本《庐山记》。
惟《殷礼在斯堂丛书》本将诗末原题一行误植于匡白诗题之上,当改正。
)。
(徐知證虔修李玄李□王三□孟拱辰〖《崇文總目》卷五有《孟拱辰文集》三卷。
《宋史·藝文志》作《鳳苑集》〗鐘敬倫〖《全唐詩》無虔修等六人詩〗)古殿巍峨鎮碧峰,晉朝靈應顯神蹤。
林間野鳥驚寅(《大典》作「朝」)梵,嶺上孤猿聽晚(《大典》作「曉」)鐘。
(節度使[特]〖時〗進檢校太尉平章事徐知證。
)鴈[□]冷雲生曉檻,虎溪秋月照寒松。
(賜紫僧虔修。
)香飛寶殿籠金像,桧倚松窗覆玉容。
(道士李玄。
)蝶戀半岩花灼灼,鹿眠深谷草茸茸。
(觀察推官賜紫金魚袋李□。
)遊僧駐錫心皆佛,老樹擎煙勢似龍。
(觀察推官賜绯魚袋王三□。
)竹蔭禅扉(《大典》作「扃」)青霭合,岚(《大典》作「風」)蒸幽(李壁引作「山」)迳綠苔封。
(司理參軍掌表奏孟拱辰。
)流泉遶砌清聲遠,列巘趍門更憧憧。
高吟況愛無塵境(《大典》作「老來欲脫塵寰境」),吟(《大典》作「閑」)訪空關不厭重。
(管[勾]〖旬〗官賜紫金魚袋鐘敬倫(鐘)。
見《吉石盦叢書》本影印日本高山寺藏宋鈔陳舜俞《廬山記》卷四。
)(按:詩末原題一行雲:「天祚二年三月十六日偶與幕客門館僧閑遊聯題。
」《全唐詩續補遺》卷十五據《永樂大典》卷六六九七引《九江府志》、卷六六九九引《江州志》收本詩,題作《東林寺天祚二年聯句》,缺第三、第四、第八聯,又聯句者姓名均不着明,統歸知證名下,實誤。
異文頗多,已出校。
李壁《王荊文公詩箋注》卷二八《和蔡樞密種山藥》注引徐知證《棗林聯句》「岚蒸山徑綠苔封」一句。
「棗林」為「東林」之誤。
其餘校改,所據為羅振玉《殷禮在斯堂叢書》校排本《廬山記》、同人《貞松老人遺稿·〈廬山記〉校勘記》,羅氏曾參據日本元祿本《廬山記》。
惟《殷禮在斯堂叢書》本将詩末原題一行誤植于匡白詩題之上,當改正。
)。
宋代: 陈着
投憩得幽寺,便忘行路遥。
竹边流水过,门外好山朝。
金相已流土,海音无复潮。
池檐立良久,老衲忽相邀。
投憩得幽寺,便忘行路遙。
竹邊流水過,門外好山朝。
金相已流土,海音無複潮。
池檐立良久,老衲忽相邀。
宋代: 范成大
谈易翻经宰木春,三生犹自袅烟熏。
客尘长隔虎溪水,劫火不侵香谷云。
老矣懒供莲社课,归哉忺读草堂文。
山头一任天灯现,个事何曾落见闻。
談易翻經宰木春,三生猶自袅煙熏。
客塵長隔虎溪水,劫火不侵香谷雲。
老矣懶供蓮社課,歸哉忺讀草堂文。
山頭一任天燈現,個事何曾落見聞。
宋代: 曾致尧
江南杨柳春,日暖地无尘。
渡口惊新雨,夜来生白苹。
晴沙鸣乳雁,芳草醉游人。
向晚前山路,谁家赛水神。
江南楊柳春,日暖地無塵。
渡口驚新雨,夜來生白蘋。
晴沙鳴乳雁,芳草醉遊人。
向晚前山路,誰家賽水神。
宋代: 芮烨
脩竹长林罗水车,梵王家近葛仙宫。
耳闻清磬是非静,心领菩提名利空。
啖枣尚知前世事,拈花还遇上机翁。
抽簪若得烧丹诀,莫负扶桑半夜红。
脩竹長林羅水車,梵王家近葛仙宮。
耳聞清磬是非靜,心領菩提名利空。
啖棗尚知前世事,拈花還遇上機翁。
抽簪若得燒丹訣,莫負扶桑半夜紅。
宋代: 陈舜俞
白发老僧安住处,青衫司马爱闲来。
松嫌天近株株短,花待春归款款开。
堪信壶中藏日月,谁知云外有楼臺。
官卑合是寻山客,不见芳菲意懒回。
白發老僧安住處,青衫司馬愛閑來。
松嫌天近株株短,花待春歸款款開。
堪信壺中藏日月,誰知雲外有樓臺。
官卑合是尋山客,不見芳菲意懶回。
宋代: 张至龙
满院香风乍熟楂,猴孙抱子坐枯槎。
头陀不惯迎宾客,自折芙蓉供释迦。
滿院香風乍熟楂,猴孫抱子坐枯槎。
頭陀不慣迎賓客,自折芙蓉供釋迦。
唐代: 张固
鹿石晓寒云漠漠,虎溪春浅水潺潺。
(见《舆地纪胜》卷三十《江州》)。
鹿石曉寒雲漠漠,虎溪春淺水潺潺。
(見《輿地紀勝》卷三十《江州》)。
唐代: 修睦
欲去不忍去,徘徊吟绕廊。
水光秋澹荡,僧好语寻常。
碑古苔文叠,山晴钟韵长。
翻思南岳上,欠此白莲香。
欲去不忍去,徘徊吟繞廊。
水光秋澹蕩,僧好語尋常。
碑古苔文疊,山晴鐘韻長。
翻思南嶽上,欠此白蓮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