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温庭筠的诗 > 早秋山居

早秋山居

[唐代]:温庭筠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常以“草堂”名其所居,以标风操之高雅。
②树凋:树叶凋落。
③叶干:叶子干枯。
④素琴:不加装饰的琴。机虑:犹思虑。静:一作“息”。

译文:
近靠山边觉得寒气来得特别早,晴空下的草堂笼罩着一片霜气。
树叶凋零了,窗边还有阳光照着;池塘满了,水依然没有声音。
树上的果实成熟落下,叶子也干枯了,因此看见猿猴在林中走过,也听得见鹿行的声音。
弹着素琴心情恬淡平静,到夜里只有潺潺清泉声相伴。

《早秋山居》赏析

  此诗是借对山居气候景物的描写,反映诗人恬澹自适的心境,而以早秋为一篇着色重点。

  秋天刚到,山家便觉爽气袭人。报晴的霜讯,也从每天凌晨得知,这就是“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的山居气候特征。首联以早寒和霜晴写山居早秋的生活感觉,有空中作画之妙。颔联拈出“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人们常见的景物,写成妙手偶得的佳句,可见诗人静观事物,善于摄取的艺术本领。即歌德所说:“诗人的本领,在于他有足够的智慧,能从惯见的事物中看出引人入胜的侧面。”(《歌德对话录》)前半两联是对山居早秋特有的气候和景物作了客观描写,为下面两联的主观反应作铺衬。交代了气候和景物的变迁,颈联便就眼前户外闻见的动物行动作出主观的判断。“果落”、“ 叶干”都是秋天山中的实景,而从果落可推见到猿过,叶干闻知鹿行,可见这儿山深人少,猿鹿才会从容大胆地昼夜出来觅食,山居环境的寥落寂静,便可了然。用的正是前人“鸟鸣山更幽”的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由此引发居静自乐的闲适心情。尾联抒写在如此幽静绝尘的山林里,诗人手弄素琴,随着琴曲的旋律,满怀的私心杂念完全平静下来,这时透明的心境,伴随户外夜泉的清音,进入一种纯净空明的理想境界,深深领略到早秋山居清心旷怀的恬泊情趣。主观情志和客观自然融为一体,不但净化了诗人的心灵,同时也使读者接受一次山水自然的陶冶。

温庭筠简介

唐代·温庭筠的简介

温庭筠 温庭筠(yún)(约812 — 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天山西省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精通...〔► 温庭筠的诗(537篇) ► 温庭筠的名句

猜你喜欢

早秋山居

唐代温庭筠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早秋山中作

唐代李山甫

荣枯无路入千峯,肥遯谁谐此志同。
司寇亦曾遭鲁黜,步兵何事哭途穷。
桧松瘦健滴秋露,户牖虚明生晚风。
山思更清人影绝,陇云飞入草堂中。

早秋山中作

唐代王维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谿守故篱。岂厌尚平婚嫁早,
却嫌陶令去官迟。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早秋山水砚屏

宋代文同

晚霭隔远岫,秋容入平林。
方素仅盈尺,岩谷能许深。

早秋龙兴寺江亭闲眺忆龙门山居寄崔张旧从事

唐代李德裕

江亭感秋至,兰径悲露泫。粳稻秀晚川,杉松郁晴巘。
嗟予有林壑,兹夕念原衍。绿筱连岭多,青莎近溪浅。
渊明菊犹在,仲蔚蒿莫翦。乔木粲凌苕,阴崖积幽藓。
遥思伊川水,北渡龙门岘。苍翠双阙间,逶迤清滩转。
故人在乡国,岁晏路悠缅。惆怅此生涯,无由共登践。

秋山

宋代李廌

山色带晴云,云山远莫分。
寒林迥萧散,秀气自氤氲。
定有丘园士,彼同麋鹿羣。
弓旌访岩谷,谁为上方闻。

秋山

宋代杨万里

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乌臼与丹枫。
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

秋山

宋代徐积

气势不可犯,秋从何处通。
新岚滴欲尽,旧翠洗将空。
徙履寒云里,倚楼残照中。
快吟吟不畅,长啸入松风。

秋山

宋代文同

孤峰露苍骨,疏木耸坚干。
高堂挂虚壁,爽气来不断。

秋山

宋代米芾

淡墨秋林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
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漫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