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黄公度的诗 > 道间即事

道间即事

[宋代]:黄公度

花枝已尽莺将老,桑叶渐稀蚕欲眠。
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
村垆沽酒谁能择,邮壁题诗尽偶然。
方寸怡怡无一事,粗裘粝食地行仙。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枝头的花已经开败,莺啼的声音也渐渐稀残;桑树上叶子渐渐稀疏,蚕也作茧三眠。
梅雨的道路总是忽干忽湿,麦收时节天气常常乍暖乍寒。
我在小村的酒店停下,喝着薄酒,没有选择的余地;在旅店的墙上题诗,也只是偶然。
只要心境怡然,全然没有尘俗杂事;即使天天粗衣淡饭,也悠闲自乐宛如神仙。

注释:
①乍寒乍暖:忽冷忽热。麦秋:麦收,粮食成熟为秋。
②村垆:乡村酒店。邮:驿站、旅舍。
③方寸:指心。怡怡:和悦顺从。粗裘:粗布衣服。粝食:粗米饭。地行仙:原是佛典中记载的长寿佛,后指人间安乐长寿的人。

《道间即事》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述怀之作。诗写旅途所见,刻画了江南初夏的田园风光,描述了恬淡闲适的行旅生活,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闲适容与的心情及随遇而安的处世观,每联以两句分写两个侧面,合成一层意思,相互衬托,得体物抒情的真趣。

  起句“花枝已尽莺将老”就选用富有时令特色的景物,点明了季节。此中未遣一字表示感情,但已含有对韶华易逝的惋惜之情。次句又转换镜头,映出“桑叶渐稀”的画面。“渐稀”并非凋零,而是被采摘殆尽,这说明蚕要进入不食不动的眠期了。“蚕欲眠”以季节性和地区性的特点,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在初夏行经江南农村的情景。

  “梅雨”是江南初夏特有的气候。诗人抓住这一季节特点,抒写路途境况,渲染初夏的气氛。黄梅雨是下一阵停一阵,行人还能在间歇中赶路,用“半湿半晴”形容梅雨天气的道路,十分贴切。

  上两联写景,突出了时令特征,而且用对偶句式,把各种物象组合在一起,互相衬托,像电影中的“叠印”镜头,将江南乡村的初夏景色刻画得鲜明生动。作者还把养蚕和麦收等农事活动摄人诗中,不仅丰富了季节感,同时也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下两联转入叙事抒怀。诗人在梅雨时节赶路,已见羁旅行役之苦。走累了,也只能在乡村酒店歇歇脚,饮几杯水酒解解乏,更显出沉滞下僚,仕途奔波之艰辛。“谁能择”一句反问,深化了意境,隐隐露出蹭蹬失意的情怀。逆旅生活的另一侧面也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恬然自适的心境。在邮馆客舍的墙壁上,即兴题诗,把偶然的感受信手写出,只不过是为了排遣旅途的寂寞,消除心头的郁闷。旅人皆然,己亦如是。“尽偶然”与“谁能择”相对应,用全称判断加强语势,蕴含着不得不随俗浮沉,与时俯仰的衷曲。

  尾联笔意洒脱,诗人决心丢开烦恼,以旷达求解脱。““怡怡”一词,用意精到。诗人仕途坎坷,生活清苦,但还有“粗裘粝食”,自然应无怨尤。结句以“地行仙”自喻。作者在尾联直抒胸臆,以作收煞,说自己虽然劳累途路,但心中怡然,毫不把得失萦绕胸中,穿着粗布衣服、吃着粗食,仍然恬淡无忧,犹如地行仙一样。

  这首诗用白描手法,把眼前常见景象组合人诗,不堆砌辞藻,写得简淡而不近俗;此外也寄托了作者仕宦不达,有志未酬的感慨,也表现出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精神。

《道间即事》阅读及答案

道间即事

黄公度

花枝已尽莺声老,桑叶渐稀蚕欲眠。

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

村垆沽酒谁能择,邮①壁题诗尽偶然。

方寸②怡怡无一事,粗裘粝食地行仙。

【注】①邮:驿站、旅舍。②方寸:指心。

13.本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出来的?

14.简要概括颈联表达的情感。

答案及解析:

13.江南初夏的景色。黄莺,借其“声老”,表明春天已逝;桑叶,写其稀疏,表明初夏来临;梅雨,更体现了江南初夏的季节特点。   

14.奔波赶路的艰辛;怅惘失意的情怀;随遇而安的心境。

1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出来的”,这是针对诗歌的意象设题。概括时节要先关注诗人选取的意象。本题写景主要集中在前四句,“花枝已尽莺声老,桑叶渐稀蚕欲眠”,诗中作者用到了“花”,写“花枝已尽”,可见花期已过;“莺声”,用“老”形容,可见黄莺已经长成,属于暮春时节。“桑叶”已经稀少,春“蚕”将要进入眠期,可见已经是暮春初夏。“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梅雨”提示了这是江南初夏的景色,“麦秋天”进一步引证了这是初夏时节。

14.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概括颈联表达的情感”,这是针对诗歌的情感设题。诗歌前两联主要是写景,后两联主要是叙事抒怀,“村垆沽酒谁能择,邮壁题诗尽偶然”,意思是“我在小村的酒店停下,喝着薄酒,没有选择的余地;住在旅店里,在墙上题诗,也只是偶然”,诗人在梅雨时节赶路,已见羁旅行役之苦。走累了,也只能在乡村酒店歇歇脚,饮几杯水酒解解乏,更显出沉滞下僚,仕途奔波之艰辛。“谁能择”一句反问,深化了意境,隐隐露出蹭蹬失意的情怀。逆旅生活的另一侧面也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恬然自适的心境。在邮馆客舍的墙壁上,即兴题诗,把偶然的感受信手写出,只不过是为了排遣旅途的寂寞,消除心头的郁闷。旅人皆然,己亦如是。“尽偶然”与“谁能择”相对应,用全称判断加强语势,蕴含着不得不随俗浮沉,与时俯仰的衷曲。尾联笔意洒脱,诗人决心丢开烦恼,以旷达求解脱。“怡怡”一词,用意精到。诗人仕途坎坷,生活清苦,但还有“粗裘粝食”,自然应无怨尤。结句以“地行仙”自喻。作者在尾联直抒胸臆,以作收煞,说自己虽然劳累途路,但心中怡然,毫不把得失萦绕胸中,穿着粗布衣服、吃着粗食,仍然恬淡无忧,犹如地行仙一样。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中,考生应结合颈联的内容以及诗人此时的境遇来分析情感。

黄公度简介

宋代·黄公度的简介

黄公度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八年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除秘书省正字,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摄知南恩州。...〔► 黄公度的诗(427篇) ► 黄公度的名句

猜你喜欢

道间即事

宋代黄公度

花枝已尽莺将老,桑叶渐稀蚕欲眠。
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
村垆沽酒谁能择,邮壁题诗尽偶然。
方寸怡怡无一事,粗裘粝食地行仙。

衡阳道间即事

宋代李曾伯

衡山九十里衡阳,风物熙然冠楚乡。
古木千章屯翠幄,小溪数曲卧虹梁。
雨蔬旋摘充庖美,社酒新篘透瓮香。
村舍春长无一事,门前车马任渠忙。

宁国道间即事

宋代李曾伯

枫染酏顔菊亦酣,霜天风味饱相谙。
马蹄去去江之北,雁影来来塞以南。
云外数峰轻抹翠,雨余一水碎挼蓝。
肩舆催问谁家宿,落日西山已半含。

池上归道间即事二首

宋代王迈

一雨恼春思,今朝得快晴。
水波随日动,麦浪受风平。
野意来无极,篮舆稳更轻。
抵家何事好,稚子亦驭迎。

道间即事亦有间而感慨

宋代李曾伯

八载天涯喜遂归,吴乡当暑亦相宜。
茗烹阳羡慰久间,鲈买松江更一奇。
老树经风惟柳长,新田得雨未秋迟。
不因看镜惊头白,将谓情怀只旧时。

池上归道间即事二首 其一

宋代王迈

一雨恼春思,今朝得快晴。
水波随日动,麦浪受风平。
野意来无极,篮舆稳更轻。
抵家何事好,稚子亦驩迎。

池上归道间即事二首 其二

宋代王迈

寒食清明近,知春不久归。
眼惊红作阵,心爱绿成围。
宿鹭立晴濑,栖鸦掀夕晖。
狂游付年少,我已省前非。

席间即事

宋代刘克庄

急召传来主第中,孙郎上马鼓三通。
山人无复金莲梦,稳听琵琶到曲中。

留山间即事

唐代王炎

暂留野次倦征行,差觉山林气味清。
日酿梅酸新雨过,山连空翠淡烟横。
东臯水满起农事,南国草青回鴈程。
拨置文书聊隠几,笙歌一部听蛙鸣。

恭依皇祖河间即古瀛州地诗韵

清代乾隆

错落经村舍,菁葱问麦畴。

省方思古训,驭远仰鸿猷。

迹考藩开馆,名传魏置州。

佺期诗思丽,当日一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