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韩翃的诗 > 送客归江州

送客归江州

[唐代]:韩翃

东归复得采真游,江水迎君日夜流。
客舍不离青雀舫,人家旧在白鸥洲。
风吹山带遥知雨,露湿荷裳已报秋。
闻道泉明居止近,篮舆相访为淹留。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江州:州名,治所初在豫章,后移浔阳。客:作者友人,生平不详,似为一位弃官归隐者。采真:道教语,指顺乎天性,放任自然。后多指求仙修道。
②青雀舫:即画有青雀的船只。白鸥洲:指白鸥翔集的沙洲。此处借指客之家乡。
③山带:指环绕峰岩的带状白云。荷裳:即用荷叶做的衣服,以示高洁。
④泉明:指晋陶渊明。因避唐高祖李渊讳,故称泉明。淹留:停留。为:一作“会”。

译文:
你此番东归故里,又可以作庄子所说的采真之游了;日夜奔流不息的江水,是在欢迎你回去,为你高兴。
你食宿不离那画有青雀的船舫,你的家就在那白鸥翔集的沙洲之上。
清风吹拂着山间如带的白云,那是要下雨了,露珠沾湿了你荷叶做成的衣裳,提醒着你秋天已至。
听说陶渊明居住的地方就在附近,你乘着竹轿,前往拜访,久久不愿离去。

《送客归江州》赏析

  “东归复得采真游,江水迎君日夜流。”诗人开篇点明题旨,送客东归故里。“复”字,写出了客人隐居乡里学采真之游的喜悦心情。言“江水迎君”,更是以景衬情,以水助兴。江水日夜东流不停,暗示客人归心似箭,归程片刻不能迟缓。其终得还家的欣悦之情,溢于言表。

  “客舍不离青雀舫,人家旧在白鸥洲。”颔联中,诗人称客人吃住在船上,亦即“不离青雀舫”正好照应次句之江水“日夜流”,可见其归程迅疾,恨不得早日即到家乡。船为“青雀舫”,家在“白鸥洲”,这是诗人称赞客人旅舟华美,家乡景色喜人。实际上亦是称赞客人自己。

  “风吹山带遥知雨,露湿荷裳已报秋。”颈联乃诗人想象客人回到家中后,贫玩山野的隐逸情景,风吹山带,这是客人看到的如画美景。遥知雨,乃是其心中感受。合在一起,显见其已与自然融为一体。客身着荷裳,何其雅洁。荷裳为甘露沾湿,可见他对山野美景的喜爱。而寒凉的露水也在提醒他寒秋已至,对其关爱有加。自然与客人的界线已淡然消去,客人已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闻道泉明居止近,篮舆相访为淹留。”尾联效仿陶渊明,乘着“篮舆”,并去探访陶的故居,乐而忘返。这既是呼应起句之“采真游”,又点明客人是辞官归隐,回归自然,身心自然愉悦。

  综观全诗,前两联点明主旨,写归途中的情景,写景叙事明白晓畅。后两联写归后隐居中的生活情景,照应起句的“复得采真游”。其中,“林风吹山带遥知雨,君湿荷裳已报秋”两句,文笔省净,意境深幽,既有杜甫七律遗风,又有王维山水诗之韵味,颇见锻锤之功。尾联扣合渊明,用典贴切。全诗境界清新,淡然有味,回味悠长,不愧佳篇。

韩翃简介

唐代·韩翃的简介

韩翃 韩(hán)翃( hóng)(一作翊)(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 韩翃的诗(199篇) ► 韩翃的名句

猜你喜欢

送客归江州

唐代韩翃

东归复得采真游,江水迎君日夜流。
客舍不离青雀舫,人家旧在白鸥洲。
风吹山带遥知雨,露湿荷裳已报秋。
闻道泉明居止近,篮舆相访为淹留。

宣知客归江心

宋代释智愚

风帽云巾歷所期,问津何似到家时。
曲阑半倚垂杨外,潮落潮生祇自知。

送客归吴

唐代李白

江村秋雨歇,酒尽一帆飞。路历波涛去,家惟坐卧归。
岛花开灼灼,汀柳细依依。别后无馀事,还应扫钓矶。

送客归京

唐代白居易

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
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尘。
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春。

送客归湘楚

唐代许浑

无辞一杯酒,昔日与君深。
秋色换归鬓,曙光生别心。
桂花山庙冷,枫树水楼阴。
此路千余里,应劳楚客吟。

送客归兰谿

唐代许浑

花下送归客,路长应过秋。
暮随江鸟宿,寒共岭猨愁。
衆水喧严濑,羣峰抱沈楼。
因君几南望,曾向此中游。

送客归新罗

唐代项斯

君家沧海外,一别见何因。
风土虽知敎,程途自致贫。
浸天波色晚,横笛鸟行春。
明发千樯下,应无更远人。

送客归湖南

唐代杨凝

湖南树色尽,了了辨潭州。雨散今为别,云飞何处游。
情来偏似醉,泪迸不成流。那向萧条路,缘湘篁竹愁。

送客归戏书

宋代释绍嵩

险尽途方坦,溪鸣锦幄傍。
暝烟沉古道,幽草恋残阳。
寂寂春将晚,迢迢日自长。
东门因送客,行得汗如浆。

送客归常州

唐代杨凝

行到河边从此辞,寒天日远暮帆迟。
可怜芳草成衰草,公子归时过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