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极:尽头。引申为达到极点、最大限度。安知:怎么知道。沧海东:东游以东的地方,这里指日本。
②鳌:传说中的海中大龟,—说大鳖。
③乡树:乡野间的树木。扶桑:地名。乡树扶桑外:意思是说日本国比扶桑更远。孤岛:指日本国。
④若:如何。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赏析

  古代赠别诗通常以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发端,借景物描写来烘染离情别意。这首诗不同,开头便是一声深沉的慨叹:茫茫沧海简直不可能达到尽头,又怎么能知道那沧海以东是怎样一番景象呢!突如其来,喷薄而出,令人心神为之一震。三四两句一问一答,寄寓诗人深情:九州以外,哪里最为遥远?恐怕就要算迢迢万里之外的日本了。友人要去那里,真象登天一样难。头四句极写大海的辽阔无垠和日本的渺远难即,造成一种令人惆怅、迷惘、惴惴不安的浓重氛围。

  接下来四句,是写想象中友人渡海的情景。在当时的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下,横渡大海到日本去是一种极为冒险、生死未卜的事情。通常是正面实写海上的景象,诸如气候的无常、风涛的险恶等等,借以表达对航海者的忧虑和悬念。第三联写得惊耳怵目,扣人心弦,富有精警之意。无论语言是怎样的铺张扬厉,情感是怎样的激宕淋漓,要在一首短诗中把海上航行中将要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说完道尽,毕竟是办不到的。所以,王维采用了另外一种别开生面的手法:避实就虚,从有限中求无限。“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要说的意思只开了一个头便立即带住,让读者自己去思索,联想,补充,丰富。《新唐书。东夷传》云:“日本使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这里“日”字双关,兼指太阳和日本国。航海者就凭几片风帆、数支橹桨,随风飘流,可见艰险已极。诗人不作正面描绘,只提供联想线索;不言艰险而艰险之状自明,不说忧虑而忧虑之情自见,正是这两句诗高明的地方。最有特色的,还是“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两句。在这里,诗人不只是没有实写海上景象,而且虚构了两种怪异的景物:能把天空映黑的巨鳌,眼里红光迸射的大鱼,同时展现出四种色彩:黑,红,蓝(天),碧(波),构成了一幅光怪陆离、恢宏阔大的动的图画。波涛在不停地奔涌,巨鳌与大鱼在不停地出没,四种色彩在不断地交织和变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海上航行艰险、安危的忧虑。

  历代的诗论家们公认王维“诗中有画”,但往往没有注意到,他的“诗中画”大多是“绘画所描绘不出的画境”。这首诗即是如此。人们公认王维是着色的高手。但往往没有注意到,他笔下的色彩不是客观对象的一种消极的附属物,而是创造环境氛围、表现主观情感的积极手段。这两句诗利用色彩本身的审美特性来表情达意,很富创造性,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最后两句,诗人设想晁衡战胜艰难险阻,平安回到祖国,但又感叹无法互通音讯。这就进一步突出了依依难舍的深情。

  这是一曲中日两国的传统友谊之歌。通篇没有用一个概念性的语词来明言所表现的究竟是什么情感,但我们从目的地的渺远、航程的艰险和诗人的声声喟叹中,可以明确无误地体会到,这是一种怅惘、忧愁、悬念、惜别等等杂糅交织的至精至诚的情谊。

王维简介

唐代·王维的简介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 有“诗佛”之称。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 王维的诗(542篇) ► 王维的名句

猜你喜欢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唐代王维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送祕书晁监还日本国

唐代王维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鰲身暎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

唐代许兰

道高心转实,德重意唯坚。
不惧洪波远,中华访法缘。
精勤同忍可,广学等弥天。
归到扶桑国,迎人拥海壖。
(日本甲本注:「壖,应作烟。
」同前)。

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

唐代毛涣

万里求文教,王春怆别离。
未(日本甲本注:「未,应作来。
」)传不住相,归集祖行诗。
举笔论蕃意,焚香问汉仪。
莫言沧海濶,杯度自应知。
(同前)(按:此诗原署「台州临县令毛涣」,台州有临海县,无临县,「临县」应即指临海县,「临」下脱去「海」字。
)。

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

唐代林晕

求获真乘妙,言归倍有情。
玄关心地得,乡思日边生。
作梵慈云布,浮杯涨海清。
看看达彼岸,长老散华迎。
(同前)(按:自吴顗以下九人诗,均转引自张步云《唐代逸诗辑存》。
)。

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

唐代幻梦

劫(疑「却」)返扶桑路,还乘旧叶船。
上潮看浸日,翻浪欲陷(日本甲本注:「陷,应作滔。
」)天。
求宿宁逾日(日本甲本注:「日,疑月。
」),云行讵隔年?远将干竺法,归去化生缘。
(同前)。

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

唐代全济时

家与扶桑近,烟波望不穷。
来求贝叶偈,远过海龙宫。
流水随归处,征帆远向东。
相思渺无畔,应使梦魂通。
(同前)。

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

唐代行满

异域乡音别,观心法性同。
来时求半偈,去罢悟真空。
贝叶翻经疏,归程大海东。
何当到本国,继踵大师风。
(同前)。

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

唐代崔謩

一叶来自东,路在沧溟中。
远思日边国,却逐波上国。
问法言语异,传经文字同。
何当至本处,定作玄门宗。
(同前)。

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

唐代孟光

往岁来求请,新年受法归。
衆香随贝叶,一雨润禅衣。
素舸轻翻浪,征帆背落晖。
遥知到本国,相见道流稀。
(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