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李白的诗 > 鲁东门观刈蒲

鲁东门观刈蒲

[唐代]:李白

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
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
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

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①寒事:指秋冬的物候,寒冷时节。刈渚蒲:割水边的香蒲草。刈:割取。渚:水中小洲。蒲:香蒲,水生草本植物,嫩芽可供食用。
②镰:古谓之刈钩。因形曲如钩,故名。转月:因镰刀弯如新月,故挥动镰刀如“转月”。连珠:溅起的水滴像连串的珍珠,喻浪沫。
③龙须:龙须草,多年生水生草本,茎可织席等,多为帝王豪贵之家所用。
④欣承清夜娱:是说夜间睡在蒲席之上感到清凉适意。
⑤罗衣:轻而薄的丝绸衣服。能再拂:可以反复拂拭。言蒲席光滑平贴。素尘:聚积的灰尘。芜:杂乱。

译文:
鲁国的秋天来得早,初霜时便开始割蒲。
挥镰就好象转动弯月,掠过水面生起串串连珠。
蒲草最可珍贵,何必看重那龙须草?
织成草席铺上玉床,清静的夜晚躺在上面多么欢娱。
罗衣能够再次拂扫,不必担心会蹲上尘土。

《鲁东门观刈蒲》赏析

  “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用铺叙手法描绘出一幅秋寒已至、初霜割蒲的农人劳作景致,“寒事”、“初霜”点明主旨,秋寒的物候时节,交代“刈渚蒲”事件的起因及背景,字里间处处充溢着高寒、肃杀之氛围。

  “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运用比喻手法,贴切自然,把“挥镰”、“拂水”渲染成“转月”、“连珠”,间接描写出鲁东门外深秋割蒲草的“挥镰”“拂水”劳动场面,意在歌颂农民的辛勤劳动变废为宝,创造了财富。为下文称赞“蒲草”作铺垫。

  “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生动形象地以夸张手法,赞美蒲草比帝王豪贵之家所用的“龙须”更可贵,表达出诗人对蒲草的可贵有独特的见解。

  “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承接上文,讲述诗人对蒲草“最可珍”的作用,勾勒出一幅蒲草织作玉床席、清静夜晚躺欢娱的景致,侧面烘托出农人刈蒲以作编织之用,点明题旨,紧扣诗题“鲁东门观刈蒲”,陈述了诗人见农人刈蒲的纪实。

  “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借用谢脁《咏席》诗:“但愿罗衣拂,无使素尘弥。”讲述出所咏之蒲草的品性,“不畏”、“素尘”更显得蒲草高洁纯净、“最可珍”。

  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鲁东门外农家深秋割蒲的劳动场景,并以夸张手法,赞美了蒲草的可贵与作用。在诗人笔下,蒲草经过农户的辛勤劳动变废为宝,妙笔生花,富有浪漫色彩。刈蒲时“挥镰”、“拂水”的比喻,透露着诗人对农事劳作的喜爱,是丽句;“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则是警策之句,似有评击上层贵族奢华放纵、穷奢极侈,表达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鲁东门观刈蒲》阅读及答案

鲁东门观刈蒲

李白

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

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

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①,

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

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

[注]①龙须:龙须草,茎可织席等,多为帝王豪贵之家所用。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寒事”“初霜”点明深秋的时令特点,交代了“刈渚蒲”农事活动的背景。

B.“挥镰”“拂水”两句用比喻描写劳动场景,富有诗意,意在表现劳动之美。

C.七、八两句写农人织蒲作席,享受劳作之后清夜的欢娱,侧面表现蒲草珍贵。

D.本诗前面部分叙写场景,后面部分托物言志,脉络清晰,情感抒发含蓄委婉。

15.诗人为什么说“此草最可珍”?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14.C   

15.①编织的席子实用舒适,不比龙须草编织的席子差;

②具有不染尘的特点;

③借物喻人,表达对才高品洁之人的赞美。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七、八两句写农人织蒲作席,享受劳作之后清夜的欢娱……”错误,从诗中来看,“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七、八两句是写席子可以给人带来享受,而非写农人享受清夜的欢娱。故选C项。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歌的内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诗人为什么说‘此草最可珍’?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就要求考生分析分析“此草最可珍”的意思,这句话是说“这种草最可珍贵”,“此草”是指“蒲草”,“何必贵龙须”“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意思是“何必看重那龙须草”“织成草席铺上玉床,清静的夜晚躺在上面多么欢娱”,这是说蒲草的实用价值,可以用蒲草织作玉床席,然后在清静的夜晚躺在上面,那是多么的欢娱;“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意思是“罗衣能够再次拂扫,不必担心会蹲上尘土”,这是说蒲草的品性,“不畏”、“素尘”更显得蒲草高洁纯净,这也是“最可珍”的原因;结合全诗来看,诗中所写的“蒲草”又喻指有才能又品性高洁之人。因此诗人说“此草最可珍”。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理解概括诗歌内容,把握诗人情感态度的题目看似简单,实则最容易让考生丢分。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看题干是针对局部设题,还是针对全篇设题,如针对局部设题,就要看题干设题的具体区域,圈出相关的句子,理解其意思,明确答题的角度。解答此类题目,一般都要涉及情感,考生在分析作者情感时,不单单要从诗歌种类分析,还要结合作者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地位,以及作者本身的心里状态来分析,综合来判断作者所传达给我们的情感,进而对全文的主旨进行归类。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是指对古代诗歌的思想倾向、作者主旨、作品中的情感基调、作品的思想意义、社会价值及时代价值等进行分析、综合、重组并评说。

李白简介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 李白的诗(1607篇) ► 李白的名句

猜你喜欢

鲁东门观刈蒲

唐代李白

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
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
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

平明出小东门观梅

宋代陆游

知心多别离,慰眼易零落。
东风吹梅花,烂漫照城郭。
晴日千堆雪,偏宜马上看。
逢迎无几日,不惜犯春寒。
明年花发时,我在両京道。
花香固无尽,我亦未遽老。
脱帽髮如漆,看花心未灰。
平戎那得妨持酒,会有诗传剑外来。

东门外观刈熟民间租米船相衔入门喜作二绝 其二

宋代范成大

潮到灵桥绿绕船,海边力穑屡丰年。
淡青山色深黄稻,恰似胥门九月天。

东门外观刈熟民间租米船相衔入门喜作二绝 其一

宋代范成大

菊莎杞棘爨无烟,日日文书横索钱。
今日甬东官况好,东津门外看租船。

东门外观刈熟,民间租米船相衔入门,喜作二

宋代范成大

菊莎杞棘爂无烟,日日文书横索钱。
今日甬东官况好,东津门外看租船。

东门外观刈熟,民间租米船相衔入门,喜作二

宋代范成大

潮到灵桥绿绕船,海边力穑屡丰年。
淡青山色深黄稻,恰似胥门九月天。

题陈宗鲁东山书塾

宋代方回

芳草谓发颠,美石谓发狂。
自贤与自智,岂必草石尝。
勿以夫子庙,而欺赐也墙。
勿以圣人室,而鄙由也堂。
楛庭有远孙,美玉深匵藏。
姓名似元龙,家无上下床。
收敛河海气,遁逃声利场。
衆谓陟泰岳,六合视茫茫。
我之鲁东山,亦可小灵光。
不患见不穹,但患行不强。
十驾日不已,突过骐骥良。
美酒无深巷,苦李遗道傍。
四益视乃叛,苏合殊粪蜣。

题陈宗鲁东山书塾

宋代方回

芳草谓发颠,美石谓发狂。自贤与自智,岂必草石尝。
勿以夫子调,而欺赐也墙。勿以圣人室,而鄙由也堂。
楛庭有远孙,美玉深匵藏。姓名似元龙,家无上下床。
收敛河海气,遁逃声利场。众谓陟泰岳,六合视茫茫。
我之鲁东山,亦可小灵光。不患见不穹,但患行不强。
十驾日不已,突过骐骥良。美酒无深巷,苦李遗道傍。
四益视乃叛,苏合殊粪蜣。

观刈 其二

宋代方岳

蹄豚盂酒祝瓯窭,一饱人间百事休。
已约山妻同野饭,今年又胜去年秋。

观刈 其一

宋代方岳

石田荦确底须嫌,苦说频年不下鎌。
烟雨一犂经老手,翻匙香雪十分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