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程颢的诗 > 游月陂

游月陂

[宋代]: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臺。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鐏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日约重陪。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月陂池堤上面四处徘徊,北面拥有耸天百尺高台。

万物已随秋天节气而改,一杯且为晚来凉意怀开。

水中云影悠闲自相映照,林下泉声由自寂静中来。

世事繁杂何必足以相计,但有逢此佳节相约重陪。

注释:

⑴月陂(bēi):水泊名。因形如月,故名月陂,遗址在今洛阳洛水之南。

⑵四徘徊:谓东西南北来回行走。

⑶中天:天中,空中。

⑷万物:统指字宙问的一切事物。秋气:秋日萧条、肃杀之气。

⑸樽(zūn):酒杯。

⑹水心:水中。

⑺无端:谓人世问的事很繁杂,没有头绪。何足计:哪里值得计较。

⑻约:邀请。重陪:再次伴随。

《游月陂》赏析

这是一首写“静观自得”的诗。作者把秋色、秋声、秋气、秋水描绘得形象动人,意境恬静清新。

从首联可以看出,在一个天高气爽、月明如水的秋天夜晚,诗人登上月陂堤岸,东走西游,悠然四顾。江面茫茫,月色溶溶,向北望去,看到那百尺高台,宛若天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此时登上月阪堤,也是心与物会,景与情融,自然涌出额联两句“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秋气萧瑟,“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万物自然改颜,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程颢对秋气,似乎并不如欧阳修那样“噫嘻悲哉”他依然是“闲来无事不从容”,那么悠然自得的“一樽聊为晚凉开”,斟上一杯美酒,冲冲凉意,乐在其中。三、四两句对仗工整而简练,“改”“开”二字有声有色。颈联“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即中的“闲”、“静”二字进一步写自己心境的从容自得。移情于物,明明是自己心境 “静”、“闲”,仿佛大自然界的万物也是“闲”、“静”的。蓝天白云倒映于绿水碧波之中,是因为“闲”,淙淙的泉流之响,是因为树木的幽静。“泉声静自来”可直译为“泉声自静来”,是“鸟鸣山更幽”的逆向思维。观水面闲云之影、听林下流泉之声,这对程颢来讲当然是惬意的,不同于俗人为名利奔走,因事务而缠身。末联抒发自己的人生哲理:“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他认为人世间有些事,说不上有什么来由。繁杂而无头绪,不值得去认真计较。人生待开怀时且开怀,只要逢上佳节,约上几位知交,重游月陂堤,相陪举杯痛饮,就会感到无穷的乐趣。

此诗声韵和谐,对仗工整。在程颢的笔下,月陂堤内外,林含情,水有意,泉有声,物体志。显然是作者追求超凡入圣、清静自如的理想境界。

《游月陂》阅读及答案

游月陂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注】程颢(hào)(1032—1085),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原籍河南府(今河南洛阳),生于湖北黄陂县。宋代大儒,理学家、教育家。月陂(bēi)月形的池塘;中天:天空;无端:没有头绪。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秋天一来,万物都变得萧条零落,姑且趁着水边向晚的凉意,举杯畅饮。表达了诗人仕途失意,悲凉痛苦的心境。

B.“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境界,他认为世上的事情,可以不必去计较。

C.“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了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的手法,淙淙的泉声突出了月夜的寂静。

D.诗人认为只要在佳节能约几个朋友相聚就是很大的快乐。本诗抒发了作者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的淡泊情怀。

15.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14.A   

15.①诗人通过对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等这些意象的描写,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的秋夜图景。

②表现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随遇而安、不计得失的淡泊情怀。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手法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选项A,表达了诗人仕途失意,悲凉痛苦的心境。无中生有,文章中没有依据。根据注释:程颢(hào),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原籍河南府(今河南洛阳),生于湖北黄陂县。宋代大儒,理学家、教育家。从诗人的身份看没有进入仕途。另外从诗歌内容中也没有体现仕途失意。故答案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题干问的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根据题干考生要抓住景物描写的句子赏析,首联: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描述了诗人徘徊于月陂堤上,看见眼前的百尺高台。颈联: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一个“闲”,一个“静”体现了此时环境的闲时和静谧。同时要注意从全诗把握诗歌的情感:这是一首纪游诗,也是一首理趣诗。作者在这首诗中,虽然也写了一些较为生动的景物,但其着眼点仍在于抒发自己的人生哲理。所谓“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多么闲静幽雅,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境界。因此他认为世上的事情,可以不必去计较。只要在佳节能约几个朋友相聚就是很大的快乐。诗抒写了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的淡泊情怀。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总之,考生要认真研读诗句,然后将选项内容与诗句进行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了。

程颢简介

宋代·程颢的简介

程颢 程颢(hào)(1032年—1085年) 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世居中山,后从开封徙河南(今河南洛阳)。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程颢为嘉祐年间进士,神宗朝任...〔► 程颢的诗(71篇) ► 程颢的名句

猜你喜欢

游月陂

宋代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臺。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鐏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日约重陪。

月陂闲步

宋代邵雍

因随芳草行来远,为爱清波归去迟。
独步独吟仍独坐,初凉天气未寒时。

访姚辅周郎中月陂西园

宋代邵雍

相忆不可遏,西街来访时。
交横过沟水,隙曲绕蔬畦。
树偃低头避,筇高换手持。
朋游相得甚,何乐更如之。

同程郎中父子月陂上闲步吟

宋代邵雍

草软沙平风细溜,云轻日淡柳低挼。
狂言不记道何事,剧饮未尝如此杯。
景好只知闲信步,朋欢那觉太开怀。
必期快作赏心事,却恐赏心难便来。

游月岩

宋代吴芾

仙人蜕骨几何年,姓氏于今秘不传。
石壁苍崖无处问,空余洞府尚依然。

游月岩 其一

宋代吴芾

仙人蜕骨几何年,姓氏于今秘不传。
石壁苍崖无处问,空余洞府尚依然。

游月岩诗

宋代朱翌

赫日方正中,忽见第二月。
老木盘硬枝,扶疏真桂叶。
烟云成显晦,弦望靡盈阙。
初无大小余,可以历没灭。
但能照行人,千古此山侧。
却笑天上轮,昼夜不停辙。

游月宫令

宋代无名氏

当今圣主座龙楼,圣寿应天长,实钱喷香烟,玄宗游月宫。海晏河清,盛朝侍,群臣喜呼万岁,万人民,开乐业,愿吾皇、增福寿。

梦游月宫

宋代陈宗远

蜿虹绛彩垂霄路,白波渺渺散寒露。
横空掷绮结飞梁,叆叇青云匝风御。
飏金排玉水晶宫,鸾佩霓襦笑相遇。
兔停玉杵取玄霜,吴质无端强猜妬。
窥见腰中三尺冰,便疑斫却婆娑树。
桂香广陌不得留,灼灼修娥谩回顾。
天孙飞梭织冰纨,帝子吹笙湿香雾。
笑指瑶臺十二层,只怕结邻未相许。
潋灧金枢烟水寒,会驾飞轮撇波去。

游月岩 其二

宋代吴芾

平生性僻喜岩居,事不如人只守株。
拟欲结茅依石罅,仙人还许我来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