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六 > 诗文 > 皇甫冉的诗 >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

[唐代]:皇甫冉

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赏析

“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江城,点明送别之地,是江南某处的临江城市。这两句写相送,上句的关键在一“阻”字。它似指相送之人(皇甫冉等)视线为烟波所阻,无法看到孔巢父所乘的渐渐远去的船只,又似指孔的行舟被烟波所阻,“烟波”二字,给送行抹上一层凄迷的色彩。送别本已令人心绪索然,何况又值新秋时分,孤雁掠过长空,更增人愁怅,下句翻进一层,借悲秋抒伤别之情,与韩翃的名句“星河秋一雁”异曲同工,雁之孤单又暗指孔巢父途中的孤独、寂寞。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北虏”,指吐蕃。广德年间唐军真正的“出征”,似乎只有二年九月的一次,《旧唐书·代宗纪》:“九月乙未朔,丙申,诏征河中兵讨吐蕃。”当时吐蕃强盛,经常侵入内地,是唐王朝的心腹大患。吐蕃在广德时,已尽占河西、陇右之地,故称为“北虏”。全师出征,说明“北虏”强大。下句中“南河”指何地,不易确定,唐时虽有南河县,但地在广西,与孔巢父所去之地了不相涉,故推测“南河”为“河南”之倒文。这两句意思是说朝廷已派大军征讨吐蕃,诸将又会集南河,孔应召赴军,必然对军事有所策划,由于这些消息都来自传闻,所以说“闻道”、“更言”,以含糊的语气说出。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是设想孔巢父到河南后的情景,“边心杳杳”,写孔驻守边防心情复杂、难过,“乡人绝”,预想孔到彼处后无同乡伴侣,从反面写出为他送行的友人的情谊。“塞草”句,极写塞上草青马多,衬托出当地的荒凉寂寥,金圣叹批得妙:“唐诗难看,如‘塞草青青战马多’句,正极写上句边心之杳杳,犹言满眼纯是战马,并不见一乡人也。不会看唐诗人,乃谓竟写马多矣。”(《金圣叹选批唐诗》)此联写边地的荒寒和友情的缺乏,为下文埋下伏笔。

“共许陈琳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尾联紧承上联,笔势陡起。意思是说:军中虽荒寒而少友,但一为国事,二为自己的功名,还是应义无反顾地前往,何况因才华出众,人们都把你比作工于奏记的陈琳呢。曹丕《与吴质书》:“孔璋(陈琳)章表殊健,..元瑜(阮瑀)书记翩翩,致足乐也。”《典论·论文》:“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此用其意。下句说由此可知,你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不曾潦倒蹉跎。这两句借众人的赞语来作推断,显得实而有据,并非溢美之辞。

这首诗两句一层,起承转合分明。首联送孔,写烟波孤雁,依依惜别,此为一抑;颔联叙“征北虏”、“会南河”,大书军威之壮,此为一扬;颈联写杳杳边心,景荒意冷,又是一抑;尾联以功业许孔,视其成功,再一扬,振起全篇作结,结构纵横变幻,令人眼花缭乱。

皇甫冉诗本属王维一路,但这首送人之作却表现出对现实的关心和比较积极的入世态度,殊难可贵。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阅读及答案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

(唐)皇甫冉

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14.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展现了送别图景,其中“江城”指送别之地,“新秋”指送别时间,“烟波”给送行抹上了凄迷色彩。

B.本诗首联中的“阻”字用得好,既指烟波浩渺,无法看到远去的船只,也指行舟为烟波所阻,含意丰富,给人想象空间。

C.颔联“闻道”“更言”两词有不确定之意,表明这些消息都是来自传闻。

D.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才华出众,尾联写陈琳是为了表现诗人对他的仰慕之情。

E.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通常是四联八句,也可以是四句,也可以多于八句。

15.本诗颈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14.DE   

15.运用想象、对比、衬托(反衬)的手法表现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是想象边地的情景,“乡人绝”,预想孔巢父到彼处后身边无同乡伴侣;用“乡人绝”和“战马多”对比,点出了孔巢父到边防后无同乡伙伴的境况;“塞草青青战马多”,写塞上草青、马多,衬托出当地的荒凉寂寥。此联极写边地的荒寒和友情的缺乏,从而表现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1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分析。D选项“为了表现诗人对他的仰慕之情”错,这里是将孔巢父比作陈琳。E选项也可以是四句,错,四句是绝句。

1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是想象边地的情景,“乡人绝”,预想孔巢父到彼处后身边无同乡伴侣;用“乡人绝”和“战马多”对比,点出了孔巢父到边防后无同乡伙伴的境况;“塞草青青战马多”,写塞上草青、马多,衬托出当地的荒凉寂寥。

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皇甫冉简介

唐代·皇甫冉的简介

皇甫冉 皇甫冉,男,字茂政。约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丹阳人,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 皇甫冉的诗(325篇) ► 皇甫冉的名句

猜你喜欢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

唐代刘长卿

江南相送隔烟波,况复新秋一鴈过。
闻道全军征北虏,又言诗将会南河。
边心冉冉乡人绝,寒色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工奏记,知君名行未蹉跎。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

唐代皇甫冉

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一作皇甫冉诗)

唐代刘长卿

江南相送隔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军征北虏,又言诗将会南河。
边心冉冉乡人绝,寒色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工奏记,知君名行未蹉跎。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一作刘长卿诗)

唐代皇甫冉

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唐代杜甫

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
诗卷长流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
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
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征路。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
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
蔡侯静者意有余,清夜置酒临前除。
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
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信今何如。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唐代杜甫

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
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
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
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归路。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
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
蔡侯静者意有余,清夜置酒临前除。
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
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讯今何如。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

唐代李白

独坐清天下,专征出海隅。九江皆渡虎,三郡尽还珠。
组练明秋浦,楼船入郢都。风高初选将,月满欲平胡。
杀气横千里,军声动九区。白猿惭剑术,黄石借兵符。
戎虏行当翦,鲸鲵立可诛。自怜非剧孟,何以佐良图。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

唐代李白

独坐清天下,专征出海隅。
九江皆渡虎,三郡尽还珠。
组练明秋浦,楼船入郢都。
风高初选将,月满欲平胡。
杀气横千里,军声动九区。
白猨慙劒术,黄石借兵符。
戎虏行当翦,鲸鲵立可诛。
自怜非剧孟,何以佐良图。

孔巢父

宋代徐钧

力仗孤忠化积顽,奉辞竟不遣生还。
何如入海随烟雾,自有诗留天地间。

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

唐代李白

猎客张兔罝,不能挂龙虎。所以青云人,高歌在岩户。
韩生信英彦,裴子含清真。孔侯复秀出,俱与云霞亲。
峻节凌远松,同衾卧盘石。斧冰嗽寒泉,三子同二屐。
时时或乘兴,往往云无心。出山揖牧伯,长啸轻衣簪。
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今晨鲁东门,帐饮与君别。
雪崖滑去马,萝径迷归人。相思若烟草,历乱无冬春。